第2288章 尸易无限(193)(7 / 7)

加入书签

供了教学场地和教材。

这天,吴贤正在公益平台的办公室整理传统工艺的资料,前台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位来自国外的华人艺术家想见他。“那位艺术家叫林墨,说是在海外做中国传统艺术推广,看到咱们平台的传统工艺专栏,特意回国来交流。”

吴贤赶紧来到接待室,只见一位穿着中式长裙的女士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守藏故事集》。“吴老师,您好!我是林墨,在法国巴黎开了一家中国传统艺术画廊,主要推广中国的古画、书法和传统工艺。”林墨起身握住吴贤的手,语气很激动,“我在网上看到你们的公益平台和传统工艺专栏,特别感动,现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艺术,但很多人对背后的工艺和文化了解很少,我希望能和你们合作,把中国的传统工艺和古董文化推广到海外。”

吴贤眼前一亮,这正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太好了!我们可以合作举办‘中国传统工艺海外展’,把纸、墨、笔、砚的制作工艺,还有古画装裱、青铜器修复的过程展示给海外观众,再配合古董真品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林墨点点头:“我已经在巴黎联系好了展览场地,还邀请了当地的博物馆和艺术院校合作,要是你们能提供展品和手艺人,咱们下个月就能开展!”

接下来的一个月,吴贤和林墨忙着筹备海外展。他们从公益平台的合作手艺人中,挑选了造纸、制墨、装裱、篆刻四位手艺人,带着他们的作品和工具前往巴黎;又从国家博物馆借来几件明清时期的古画、书法和文房四宝,作为展览的核心展品。

海外展开幕那天,巴黎的展览大厅里挤满了观众。四位手艺人现场展示造纸、制墨、装裱、篆刻的过程,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有位法国观众看着工匠制作宣纸,惊讶地说:“原来中国的纸是这样做的,太神奇了!我之前买过一幅中国古画,现在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工艺。”

林墨在一旁笑着解释:“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这些都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贤则在展厅里为观众讲解古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宋代的山水画到明代的文房四宝,每一件展品都让观众听得入迷。有位海外华人观众看完展览后,激动地对吴贤说:“我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谢谢你把这么好的文化带到海外,让我们这些华人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

海外展的成功,让吴贤更加坚定了推广中国传统艺术的决心。他和林墨约定,以后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海外展,把中国的古董文化和传统工艺带到更多地方。

从巴黎回来后,吴贤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公益平台的“传统工艺传承班”首批学员顺利毕业,其中有五位学员被国家博物馆和地方博物馆录用,成为了传统工艺修复师;还有三位学员自己开设了手工作坊,继续传承传统工艺。

吴贤特意去参加了毕业仪式。看着学员们拿着毕业证书,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他想起了苏老先生的话:“传承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下去。”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就像在播撒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这天晚上,吴贤又来到守藏斋。院子里的桂花树又开了,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陈默老先生正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本新出版的《守藏故事集》续集,里面收录了苏老先生的《千里江山图》摹本故事,还有传统工艺手艺人的故事。

“你看,这就是传承的力量。”陈默把书递给吴贤,“我爷爷当年守护古董,是为了守护文脉;现在你做公益鉴宝、推广传统工艺,也是为了守护文脉。只要有人一直在做,咱们的文化就不会断。”

吴贤接过书,翻开第一页,上面印着守藏斋的照片,还有一行字:“守藏之路,永无止境;文脉传承,生生不息。”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

他知道,属于他的守藏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未来,他还会遇到更多的古董,更多的故事,更多的人;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新的开始。但他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他知道,守护文化,传承文脉,是他一生的使命。

夜色渐浓,守藏斋的灯光依旧亮着,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文化传承的道路。而吴贤,会继续带着这份使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属于守藏、属于文化、属于未来的新故事。

属于吴贤的鉴宝与传承之旅,仍在继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