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0章 尸易无限(175)(5 / 7)
的画,画的是九层妖楼和英国的城堡,中间有一条小路连接着,上面写着“文化无国界,友谊永长存”。
吴贤接过画,看着上面充满童趣的图案,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西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更多人的心里发芽、开花;文物保护的理念,也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和传播。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研究中心的窗户,洒在房间里,照亮了墙上挂着的“世界文化传承创新奖”奖牌,也照亮了孩子们画的一幅幅充满活力的作品。吴贤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九层妖楼,它静静地矗立在戈壁滩上,像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守护着不朽的文化。
他想起这几年的经历,从最初守护九层妖楼,到开展“小小守护者”项目,再到建立研究中心、推动西域文化走向世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收获。他知道,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这份坚守和热爱,只要有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们,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戈壁滩上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沙棘的清香,也带着文化传承的希望。远处的星星,渐渐亮了起来,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注视着守护这片土地的人们。而吴贤和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文化的美好故事,让西域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也照亮世界文化的星空。
“吴叔叔,你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寄来的邮件!”阿依古丽举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研究中心的学术报告厅。正在和专家们讨论西域三镜研究报告的吴贤立刻停下话头,接过平板——邮件标题清晰写着“九层妖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确认函”,正文里详细说明,经过多轮评审,九层妖楼正式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的独特见证,展现了古代西域与中原文化共生共荣的历史脉络”。
整个报告厅瞬间沸腾起来。吴老狗拄着拐杖站起来,双手微微颤抖地抚摸着桌上的西域三镜复刻模型,眼眶通红:“没想到啊,我守了一辈子的妖楼,真的能被全世界认可……”研究中心的老专家们也激动地互相拥抱,一位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家说:“这不仅是九层妖楼的荣耀,更是所有为西域文化保护付出努力的人的荣耀!”
消息很快传遍了格尔木,甚至整个青海。当天下午,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门口就聚集了大批群众,有当地牧民、博物馆志愿者,还有专程从西宁赶来的学生。大家举着“恭喜九层妖楼申遗成功”的横幅,围着吴贤和“小小守护者”们欢呼,马奶奶还带着几个老艺人,现场织起了印有“世界遗产”字样的西域地毯,牧民老人们则唱起了欢快的祝酒歌,戈壁滩上满是喜庆的氛围。
申遗成功后,九层妖楼的国际关注度大幅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意派专员来格尔木考察,实地了解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在参观研究中心时,专员看到“小小守护者”们正在制作西域三镜主题的剪纸,忍不住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阿依古丽拿起自己剪的宝镜图案,用英语介绍:“这是西域宝镜,象征着中原和西域的友谊,我们要把它的故事告诉全世界。”专员连连称赞,还拍下照片分享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社交平台,配文“文化传承的希望在孩子心中”,很快收获了数十万点赞。
随着国际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找上门来。法国卢浮宫提出联合举办“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展”,计划将九层妖楼的文物数字模型与卢浮宫收藏的丝绸之路波斯银币、罗马玻璃器同台展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则希望邀请“小小守护者”赴日开展文化交流,让日本孩子感受西域文化的魅力;甚至有埃及考古机构主动联系,想借鉴“文物+生态+文旅”的保护模式,用于金字塔周边遗址的管理。
吴贤和李建国牵头成立了“世界遗产保护合作工作组”,专门对接这些国际项目。在筹备卢浮宫联合展览时,团队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用数字化技术,让观众直观感受西域与波斯、罗马的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技术团队反复试验,最终开发出“沉浸式丝绸之路”VR系统: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到汉代,跟随骆驼商队从长安出发,经九层妖楼所在的罗布泊,一路抵达波斯集市,途中能看到商人们交换丝绸与香料、工匠们制作西域铜镜与罗马玻璃的场景,甚至能“触摸”到虚拟的西域三镜与波斯银币。
开展那天,卢浮宫展厅里排起了长队。一位法国观众体验完VR后,兴奋地对吴贤说:“以前我只知道丝绸之路是贸易通道,今天才明白它更是文化桥梁!九层妖楼的文物太神奇了,让我看到了古代不同文明是如何友好相处的。”展览持续了三个月,吸引了超过百万观众,《费加罗报》还专门刊登报道,称其“为东西方文明对话搭建了新平台”。
与此同时,“小小守护者”赴日交流活动也顺利成行。阿依古丽和其他5个孩子带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