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1章 尸易无限(156)(3 / 6)
隆遗址’上周有新发现,村民在清理雨林时捡到了几块带花纹的瓷片,疑似明代的青花瓷,但遗址被茂密的热带雨林覆盖,连路都没有,咱们得雇当地的向导带路,还要小心毒蛇和蚊虫。”
苏晓跟着哈桑馆长走向汽车,顺手翻出爷爷的笔记本:“哈桑馆长,我爷爷在笔记里提到文莱河有‘郑和停留处,瓷片为证’,那些瓷片的花纹是不是和中国明代的青花瓷一致?咱们这次能找到更多证据吗?”
哈桑馆长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块青花瓷残片:“你们看这瓷片上的‘缠枝莲纹’,和我在南京博物院看到的明代永乐青花瓷很像,但我不敢确定,就等着你们来鉴定。文莱民间一直流传着郑和船队在这里停留、与当地苏丹会面的传说,要是能找到明代的文物,就能把传说变成史实了。”
坐上去淡布隆遗址的汽车,车窗外的文莱风光渐渐展开——道路两旁的热带雨林郁郁葱葱,高大的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偶尔能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文莱人在路边的木屋前劳作。哈桑馆长指着远处的文莱河说:“古代的商船就是沿着文莱河进入内陆,淡布隆遗址位于文莱河的支流旁,很可能是当年商船停靠、补给的地方,考古发现那里的土壤层中藏着很多古代的器物碎片。”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轻轻放在膝盖上,指针随着汽车的行驶微微晃动:“我们的罗盘能穿透茂密的植被,检测到地下的文物信号,哪怕是深埋在土壤中的瓷片也能捕捉到。到了遗址,咱们先让向导清理出一条小路,再用罗盘大范围检测,找到文物集中的区域。”
抵达淡布隆遗址附近的村庄时,当地向导阿明已经在村口等候。他穿着迷彩服,手里拿着一把砍刀,皮肤黝黑,笑容憨厚:“遗址在雨林深处,走路要一个小时,里面有很多毒蛇和蚂蟥,你们一定要跟紧我,不要随便触碰植物。”
跟着阿明走进热带雨林,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脚下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软的,偶尔能听到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鸣叫。走了半个多小时,阿明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说:“就是这里!村民就是在这附近捡到的瓷片。”
林野和苏晓立刻拿出青铜罗盘,在开阔区域开始大范围检测。当罗盘靠近一棵大榕树时,信号突然变得强烈,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与中国明代青花瓷的信号有50%的相似度,还检测出了高岭土成分。
“这里的地下有明代青花瓷!”林野兴奋地说,“信号很强,说明文物数量不少,咱们在这周围划定一个20米x20米的检测区,仔细排查,说不定能找到完整的瓷器。”
阿明立刻用砍刀清理检测区的杂草和灌木,苏晓则拿出小铲子,小心地清理表层的落叶和土壤。不到十分钟,一块带有缠枝莲纹的青花瓷残片就显露出来。“这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苏晓激动地喊道,“你们看这青花的发色,是典型的‘苏麻离青’,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永乐青花瓷完全一致,肯定是郑和船队带来的。”
接下来的三天,林野和苏晓在淡布隆遗址展开了系统的信号检测和清理工作。他们用青铜罗盘在检测区里发现了更多的明代青花瓷残片,还有几块明代的铜钱残片,其中一块铜钱上还能看到“永乐通宝”的字样。
“这是永乐通宝!”林野拿着铜钱残片对哈桑馆长说,“永乐通宝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货币,郑和船队经常用它与沿途各国进行贸易,淡布隆遗址发现永乐通宝,进一步证明这里是郑和船队的停靠地。”
哈桑馆长看着青花瓷残片和铜钱残片,感慨地说:“太好了!这些文物就是中汶友好交流的见证,以后咱们可以在遗址附近建一个小型博物馆,展示这些文物,还有你们数据库里的3d模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就在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时,第四天上午,苏晓在清理土壤时突然发现一条绿色的毒蛇,正盘踞在一块瓷片旁边。“小心!有蛇!”苏晓立刻往后退,阿明反应迅速,抄起身边的木棍,轻轻将蛇挑到旁边的草丛中。
“这是‘竹叶青’,有毒,”阿明说,“雨林里这种蛇很多,大家一定要小心,看到蛇不要惊动它,我来处理。”林野立刻让大家暂停工作,检查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其他毒蛇后,才继续清理。
在淡布隆遗址工作了一周,林野和苏晓不仅发现了大量的明代青花瓷残片和永乐通宝铜钱,还检测到了一处疑似明代建筑遗迹的信号,可能是当年郑和船队士兵休息、存放货物的地方。离开遗址前,哈桑馆长代表文莱国家博物馆,向林野和苏晓颁发了“中汶文化交流贡献奖”。
“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帮助,咱们终于找到了郑和船队在文莱的证据,”哈桑馆长握着林野的手说,“明年我们计划对淡布隆遗址的核心区域进行大规模发掘,希望你们能派团队来,继续帮我们检测和清理,还能一起研究出土的文物。”
离开文莱后,林野和苏晓跟着联合工作组前往菲律宾的马尼拉湾,考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