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5章 尸易无限(150)(4 / 6)

加入书签

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老人来到后山。在老人的指引下,大家在半山腰的藤蔓丛中找到了山洞入口。洞口约一米宽,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闻到潮湿的泥土味。队员们打开手电筒,光线照进去,能看到洞内的地面上散落着不少陶片,墙壁上还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这里应该是夜郎国的‘藏宝洞’!”林野举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手里的罗盘震动得越来越厉害,“里面有金属信号,可能有青铜器物!”苏晓跟在后面,用相机记录着洞内的情况:“地面上的陶片和探方里出土的一致,说明这里和聚落遗址是同一时期的。”

走到山洞深处,队员们发现了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石台,石台上摆放着几件完整的文物:一个青铜酒器,造型独特,壶身上刻着狩猎的场景;一对玉璧,上面刻着和金沙遗址相似的太阳纹;还有一卷用丝绸包裹的竹简,虽然丝绸已经腐朽,但竹简保存完好,上面用墨写着一些文字。

“这些竹简太重要了!”李队长小心地把竹简放进保护盒,“上面的文字是战国时期的隶书,虽然有些模糊,但能辨认出‘夜郎’‘滇’‘蜀’等字样,这证明夜郎国和古滇国、巴蜀文明都有密切的联系!”苏晓激动地说:“这就解开了之前的谜团!夜郎国不是孤立的文明,而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对山洞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共出土文物上百件,包括青铜礼器、玉器、陶器、竹简等,为研究夜郎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对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其中,竹简上的文字经过专家解读,详细记录了夜郎国与古滇国、巴蜀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甚至提到了“向蜀地输送铜料”“从滇地引进稻种”,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挖掘工作结束后,贵州省文物局决定在汇川区建立“夜郎国聚落遗址博物馆”,将出土的文物和聚落遗迹、藏宝洞保护起来,向公众开放。开馆当天,林野和苏晓作为重要贡献者,受邀参加了开馆仪式。站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看着玻璃柜里的青铜权杖头、竹简和玉璧,林野的心里满是感慨。

李队长走过来,拍了拍林野的肩膀:“小林,苏丫头,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的罗盘和爷爷的笔记,咱们可能还找不到这个藏宝洞,更解不开夜郎国与其他文明交流的谜团。”苏晓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对了,星图上还有最后一个未知坐标,在湖南的湘西地区,咱们接下来要不要去看看?爷爷的笔记里说那里有‘蛮夷文明’的遗迹,可能和夜郎国有关。”

郑队长和陈队长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我们正想跟你们说这事!湖南省考古研究院已经联系我们了,说他们在星图标注的位置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城址遗迹,邀请咱们一起去勘探。那里很可能是夜郎国东部的一个重要据点,要是能找到证据,就能还原夜郎国的疆域范围了!”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罗盘的指针正指向东南方向,微微颤动着,像是在呼应远方的湘西遗址。“当然愿意!”林野说,“咱们不仅要找到湘西的遗址,还要解开最后一个谜团,完成爷爷们的心愿。”

开馆仪式结束后,林野和苏晓回到驻地,开始收拾行李。苏晓把爷爷的笔记本和“夜郎国权杖头”的照片放进背包,林野则小心翼翼地把青铜罗盘收好——这两个罗盘,已经陪伴他们走过了三星堆、金沙遗址、雅安玉矿、古滇国和夜郎国聚落遗址,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发现,接下来,它们还会继续指引着他们,去探索最后一个未知的文明宝藏。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坐上了去湘西的汽车。车窗外的景色从黔北山地变成了湘西的丘陵,远处的武陵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林野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了这次夜郎国遗址的发现,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青铜权杖头图案。他知道,爷爷和苏晓爷爷的遗志,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去发现最后一个文明宝藏,去守护中华文明的光辉。

汽车渐渐靠近湘西,手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颤动,像是在与地下的城址遗迹产生共鸣。林野看着窗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湘西的夜郎国据点遗址,解开最后一个谜团,让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全貌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辉煌。

他知道,湘西的城址遗迹里,还有更多的秘密在等着他们,最后的挑战也在前方等着他们去克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有苏晓做伴,有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和考古队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和笔记——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汽车渐渐驶入湘西的山区,远处的凤凰古城轮廓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湘西夜郎国城址遗迹,我们来了!

汽车沿着酉水行驶进入湘西山区时,初冬的薄雾缠绕在山间,远处的吊脚楼屋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林野把车窗降下一条缝,带着水汽的风裹着松木的清香涌进来,手里的青铜罗盘突然发出一阵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