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4章 尸易无限(89)(6 / 7)

加入书签

德山区古城遗址的发现,以及黑石碎片上“安西都护府”字样的重要意义,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这一发现为研究唐代丝绸之路的西向延伸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货币与黑石文化联展”正在敦煌博物馆如火如荼地进行。林深将从阿富汗带回的陶器碎片和黑石碎片复制品,临时加入到展览中,还特意制作了一块解说牌,介绍阿富汗古城遗址的发现过程。观众们看着这些来自战乱国家的文物,纷纷感叹:“没想到阿富汗与中国有这么深厚的历史联系,这些文物太珍贵了!”

联展期间,林深还接待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阿富汗的文物保护代表团。代表团成员参观了展览后,又前往“丝绸之路文物修复中心”和青少年教育基地考察。在教育基地,当他们看到中国孩子认真地学习文物保护知识,体验模拟考古时,纷纷表示:“中国在青少年文物保护教育方面的经验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也要在阿富汗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林深笑着说:“我们可以合作开展‘丝绸之路青少年文物保护交流活动’,让中国和阿富汗的孩子通过书信、视频通话等方式,分享各自国家的文物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代表团成员立刻表示赞同,双方当场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不久后,“丝绸之路青少年文物保护交流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的孩子通过视频,向阿富汗的孩子介绍了黑石城、莫高窟等文物遗址;阿富汗的孩子则分享了贾拉拉巴德山区古城遗址的发现故事,还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文物保护宣传画。活动结束时,两国的孩子共同许下约定:长大后,要成为文物保护的使者,共同守护丝绸之路的文明遗产。

这天,林深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邮件,邀请他担任“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全球顾问”,负责为沿线国家的文物保护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林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担任全球顾问后,林深更加忙碌了。他经常通过视频会议,为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文物保护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还多次前往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后的国家,帮助当地重建文物保护机构,培训文物保护人员。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当看到受损的文物在自己的指导下得到修复,看到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林深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这年冬天,林深应伊拉克文物部门的邀请,前往巴格达指导尼尼微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尼尼微古城是亚述帝国的都城,曾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却在战乱中遭到了严重破坏。抵达巴格达后,林深看着遗址中残破的宫殿墙壁和散落的雕塑碎片,心中满是痛心。

“我们已经清理出了部分遗址,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很多文物无法得到及时修复,”伊拉克文物部门的负责人说,“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制定一个长期的保护和修复计划。”林深点了点头,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制定了分阶段的保护计划:第一阶段,清理遗址中的碎石和垃圾,搭建临时的保护棚;第二阶段,对受损的墙壁和雕塑进行加固和修复;第三阶段,建立遗址的数字化档案,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在林深的指导下,尼尼微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当地的文物保护人员认真学习修复技术,不少志愿者也主动加入到遗址清理工作中。一位志愿者对林深说:“这些文物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骄傲,即使在战乱中,我们也没有放弃保护它们。现在有了您的帮助,我们更有信心让尼尼微古城重现往日的辉煌。”

林深笑着说:“尼尼微古城不仅是伊拉克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未来,我们还可以联合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同开展尼尼微古城的考古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古城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离开伊拉克前,林深在尼尼微古城遗址旁种下了一棵象征希望的椰枣树。他望着这棵小小的树苗,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相信,只要全世界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携手合作,只要当地的人们不放弃对文明的坚守,尼尼微古城一定能在未来重现辉煌,丝绸之路的文明遗产也一定能永远传承下去。

回到敦煌后,林深收到了儿子从国外寄来的照片。照片里,儿子正在罗马的一座博物馆里,向游客讲解中国的黑石文化。林深看着照片,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丝绸之路的文明保护事业,已经有了新的传承者。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用自己的努力,守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这天,林深再次来到父亲的墓前。他将从伊拉克带回的一块尼尼微古城雕塑碎片,和儿子的照片一起放在墓前,轻声说道:“爸,您看,丝绸之路的文明之火,正在全世界燃烧。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文物而走到一起,共同守护着这份珍贵的遗产。我会继续带着您的期望,在这条路上坚定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