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7章 尸易无限(62)(2 / 6)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吴贤、霍景年和几个考古队员跟着老人,往山里走去。山路果然难走,到处都是荆棘和碎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老人说的地方。只见半山腰上,果然有一道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渤海国特有的云纹,中间还有一个凹槽,形状和吴贤从耶律大石地宫带出来的玉牌一模一样。

“就是这里!”吴贤激动地喊道,赶紧拿出玉牌,放进凹槽里。只听“轰隆”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里面黑漆漆的,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周明远让人点亮火把,率先走了进去。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画的是渤海国的百姓耕种、捕鱼、祭祀的场景,色彩虽然有些褪色,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繁华。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甬道尽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宫。地宫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石椁,石椁的周围,摆放着几十件青铜器、玉器和金器——有唐代的三彩马、宋代的青瓷瓶,还有渤海国自己铸造的铜钱。最让人惊喜的是,地宫的四面墙壁上,都刻满了文字,正是渤海国的国史!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周明远激动得热泪盈眶,赶紧让人拿出相机,给壁画和文字拍照。考古队员们也各司其职,有的记录文物的位置,有的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上的灰尘,还有的在拓印墙壁上的文字。

吴贤走到石椁前,轻轻推开椁盖,里面放着一具尸骨,尸骨的旁边,放着一个锦盒。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金印,印上刻着“渤海国王印”四个大字,还有几块玉佩,上面刻着精美的龙纹。

“这应该是大钦茂的棺椁。”霍景年凑过来说,“你看这金印,肯定是渤海国的国宝。”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紧接着,一个队员跑进来大喊:“不好了!有土匪来了!他们拿着枪,已经把地宫入口包围了!”

周明远脸色一变,赶紧让人把文物装进箱子,又让人联系外面的驻军。吴贤则和几个年轻的队员,拿着铁锹和木棍,守在甬道入口。

很快,一群土匪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步枪:“把里面的宝贝都交出来!不然别怪老子不客气!”

“你们是什么人?知道这是国家的文物吗?”周明远上前一步,厉声说道。

土匪头子冷笑一声:“国家的文物?在这山里,老子说的就是规矩!赶紧把宝贝交出来,不然我就把这里炸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和枪声,土匪头子脸色一变:“不好,是当兵的!撤!”说完,带着土匪们狼狈地跑了出去。

原来是驻军赶来了,很快就把土匪们一网打尽。吴贤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幸好驻军来得及时,不然文物就危险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考古队一直在地宫进行发掘工作。他们清理出了三百多件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金器、瓷器等,还有大量的壁画和文字拓片。这些文物不仅填补了渤海国历史研究的空白,还为研究唐代东北边疆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发掘工作结束后,文物被运往沈阳博物馆保存。吴贤和霍景年也跟着去了沈阳,参与文物的修复和整理工作。在修复一件唐代的三彩马时,吴贤发现马的肚子里有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是关于另外几件商代青铜器的下落——原来这几件青铜器被大钦茂的后人带到了朝鲜半岛,藏在一个叫“金刚山”的地方。

“看来咱们还得去一趟朝鲜半岛。”霍景年拿着纸条,笑着说,“不过这次得先和朝鲜方面沟通,不能像上次一样冒冒失失的。”

吴贤点点头:“我已经让周明远向上级汇报了,希望能和朝鲜文物部门合作,一起寻找剩下的青铜器。毕竟这些文物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

接下来的几个月,吴贤一直在忙着和朝鲜文物部门沟通,还整理了大量关于商代青铜器的资料,为合作寻找文物做准备。霍景年则在沈阳博物馆里,忙着修复从地宫出土的文物,他修复的那件唐代三彩马,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天,吴贤收到了朝鲜文物部门的回信,说他们同意合作,并已经派出了专家,在金刚山附近进行勘察,找到了一些疑似青铜器的线索。吴贤拿着回信,激动地跑到博物馆,找到正在修复文物的霍景年:“霍掌柜,好消息!朝鲜方面同意合作了,他们在金刚山找到了线索!”

霍景年放下手里的工具,接过回信,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咱们终于能找到剩下的青铜器了。只是金刚山那边地形复杂,又有很多原始森林,寻找起来肯定不容易。”

“没关系,只要有线索,咱们就不能放弃。”吴贤坚定地说,“而且这次有朝鲜专家的帮助,还有专业的考古队,肯定能找到的。”

几天后,吴贤和霍景年跟着中国的考古队,踏上了前往朝鲜半岛的火车。火车穿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朝鲜文物部门的专家已经在车站等候。双方寒暄过后,立刻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