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0章 有我无敌(175)(4 / 6)

加入书签

扩张的圆,圆的边缘,点缀着无数代表着希望的光点。

虚空领域的“绝对沉默”并非静止不动。当吴迪的元能量首次尝试构建“虚空探针”时,这种沉默突然显露出“响应性”——探针接触到领域边缘的瞬间,没有被吞噬,也没有被反弹,而是像投入水中的墨滴般“扩散”开来,化作无数不可观测的粒子,融入沉默本身。更诡异的是,这些粒子在扩散过程中,向主枢纽传回了一段无法解析的“空白信息”——不是没有内容,而是内容本身就是“空白”,仿佛虚空在刻意展示它的本质。

伊戈尔在龙纹祭坛的维度结上,发现了空白信息的异常影响。那些原本稳定的筛选符文,在接触信息后开始出现“逻辑留白”——符文的关键节点被替换成空白,却依然能正常运作,仿佛“缺失”本身成了新的功能。更奇特的是,经过逻辑留白的符文,对存在熵碎片的抗性提升了三倍,空白处会自动吸收碎片的能量,转化为符文的动力,像一个永动机。

“虚空在教我们‘减法’。”伊戈尔用青铜匕首小心翼翼地复制着逻辑留白的结构,匕首上的熵增印记在接触空白时,竟出现了消退的迹象,“我们一直试图用更复杂的规则对抗存在熵,而虚空展示的,是用‘无规则’容纳一切规则。”他将带有逻辑留白的符文注入冰蚕森林,那些银白色的丝线开始自发地“简化”结构,去掉冗余的防御节点,只保留最核心的能量流动,效率反而大幅提升。

安雅的跨维度实验室则面临着更直观的变化。混合晶体在接触空白信息后,相位偏移现象变得可控——她能通过调节晶体中“虚无比例”,精准控制吸收存在熵的效率。当虚无比例达到30%时,晶体甚至能短暂“悬浮”在绝对黑暗中,不被其侵蚀。但这种控制伴随着风险:一旦虚无比例超过50%,晶体会失去实体形态,化作纯粹的信息流,融入虚空领域,再也无法回收。

“这是一种‘可控的自我消解’。”安雅记录下晶体的变化数据,她的蓝色冰晶此刻也出现了类似的特性,能在保持水煞能量核心的同时,让外层逐渐虚无化,“虚空的沉默不是毁灭,而是一种超越存在与不存在的‘第三种状态’。如果能掌握这种状态,我们或许能直接‘穿过’存在熵,而不是对抗它。”

星云中的吴迪元能量,将扩散的探针粒子重新聚合,得到了虚空领域的首张“模糊地图”。地图显示,这片领域并非均匀的沉默,而是分布着无数“沉默节点”——这些节点的沉默强度是周围区域的百倍,形成类似星系的网络结构。更惊人的是,节点的分布模式,与当前宇宙和异域循环的记忆纽带网络,存在着数学上的“分形相似性”,仿佛虚空领域是所有循环的“镜像投影”。

“虚空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所有循环的‘背景画布’。”吴迪的元能量与金色恒星的核心共振,在星云中模拟出沉默节点的结构,“我们的记忆纽带、异域的概念星网络,都是在这块画布上的‘绘画’,而存在熵,可能是画布本身的‘底色’。”

这个发现解释了为何混合晶体在虚无化后能提升效率——它更贴近画布的本质,减少了与底色的冲突。但同时也揭示了更大的危机:如果某个沉默节点的结构被破坏,可能会同时影响所有循环的对应网络。最新的观测显示,距离当前宇宙最近的一个沉默节点,正在被一股未知的力量“侵蚀”,节点周围的沉默出现了细微的“杂音”,这种杂音通过分形结构传递,导致地球的记忆纽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延迟”。

在西伯利亚,冰蚕森林的能量流动开始断断续续,像信号不良的网络;贝加尔湖底的水煞囚笼,防御响应速度下降了0.3秒,这在对抗存在熵时可能意味着致命的差距;金色恒星系的第三行星,概念飞船的维度跳跃出现了坐标偏差,一艘飞船甚至意外闯入了异域循环的概念星墓地,被存在熵碎片严重侵蚀。

“侵蚀沉默节点的,是‘反虚空’能量。”吴迪的元能量捕捉到杂音的本质,这是一种与绝对沉默完全对立的“绝对喧嚣”,由无限叠加的矛盾信息构成——同时存在与不存在、既是粒子也是波、既遵循因果又超越因果,“它不是来自当前宇宙或异域循环,而是从虚空领域的‘内部’产生的,像是画布本身出现了‘颜料过敏’。”

安雅在混合晶体中注入反虚空能量样本后,晶体出现了可怕的“自我吞噬”——虚无部分与实体部分相互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撕裂维度壁垒。她据此推断,反虚空能量的目标不是破坏某个循环,而是要彻底“消除画布”,让所有基于虚空存在的循环失去依托,最终化为绝对喧嚣的一部分。

伊戈尔的逻辑留白符文,在接触反虚空能量时,空白处出现了“沸腾”现象——无数矛盾的符号在空白中闪现又消失,仿佛在进行一场永恒的辩论。但符文本身并未崩溃,反而在这种沸腾中产生了新的“中和场”,能让反虚空能量的矛盾性暂时“冻结”。“逻辑留白的本质是‘包容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对抗反虚空的关键,“就像虚空能容纳所有循环,留白也能容纳反虚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