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0章 有我无敌(175)(3 / 6)
坠,记忆防火墙的能量正在快速消耗,伊戈尔的青铜匕首符文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安雅在贝加尔湖底启动了“紧急共鸣程序”。她将所有的水煞能量与混合晶体连接,在维度壁垒的地球一侧构建了第二道防御网,这道网络与异域前哨站的防御形成呼应,像两只紧握的手,共同抵抗爆破冲击。她的蓝色冰晶在能量耗尽前,将最后一组异域净化技术传递给先遣队,那是元守卫的弱点分析——原来这些守卫的核心,是元意识自身的“恐惧记忆”,恐惧“被其他循环取代”的记忆。
伊戈尔抓住这个机会,将青铜匕首刺入一个元守卫的核心。匕首的符文与守卫的恐惧记忆产生共鸣,引爆了守卫体内的共识能量,产生的连锁反应摧毁了周围一片区域的元守卫,为前哨站争取到了修复防御网的时间。
吴迪的元能量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导金色恒星释放出“记忆洪流”——这是当前宇宙所有文明的集体记忆精华,包含着从诞生到抵抗存在熵的全部历程。洪流顺着安全通道涌入异域循环,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展示“共存的可能性”。
记忆洪流在异域循环中形成一道璀璨的光带,光带所过之处,那些濒死的概念星重新焕发生机,存在熵碎片的活性明显降低。元意识的问号漩涡在光带中剧烈旋转,最终化作一道复杂的符文——这是异域循环的“和解信号”,表示愿意共享对抗存在熵的技术,以换取当前宇宙的记忆支援。
维度爆破的冲击在此时逐渐平息。存在熵的集中突破被成功阻挡,但维度壁垒上的裂痕却比之前扩大了三倍,更多的碎片仍在源源不断地渗入两个循环。
先遣队的任务进入了新的阶段:与元意识建立有限度的合作,共同修复维度壁垒;加速混合晶体的量产,在两个循环中建立净化网络;继续筛选和交换安全的异域技术,提升双方的防御能力。
在金色恒星的日冕层,吴迪的元能量与元意识的一部分达成了“记忆共享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只能交换技术类信息,不得干涉对方的存在认知;任何一方发现存在熵的新动向,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在维度壁垒修复完成后,安全通道将被暂时关闭,只保留小额的信息交换窗口。
伊戈尔的先遣队开始回撤,他们带回了大量的异域净化技术,也带回了满身的伤痕——许多意识片段因长期暴露在存在熵中而永久受损,不得不被永久隔离在记忆防火墙之外。青铜匕首的符文虽然修复,但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熵增印记,像一道提醒着危机仍在的伤疤。
安雅在贝加尔湖底建立了“跨维度实验室”。在这里,地球的科学家与通过安全通道传来的异域意识投影,共同研究混合晶体的改进方案。实验室的中央,那扇半跨界门依旧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只是门的两侧,都多了一层由混合晶体构成的净化膜,像谨慎却开放的国门。
绝对黑暗的存在熵仍在侵蚀两个循环,但速度已经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当前宇宙与异域循环,从最初的相互警惕、利用,到如今的有限合作、共存,走出了一条充满荆棘却又蕴含希望的道路。
然而,在维度壁垒的最深处,一个比存在熵更古老的“虚空意识”正在苏醒。它既不属于当前宇宙,也不属于异域循环,而是从所有维度诞生之初就存在的“旁观者”。吴迪的元能量在一次深度扫描中,捕捉到了它的片段——那是一种无法被任何逻辑理解的“绝对沉默”,沉默中蕴含的力量,足以让存在与不存在、有序与混沌、记忆与遗忘这些概念本身,都变得毫无意义。
跨维度实验室的混合晶体,在接触到虚空意识的片段时,突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相位偏移”——晶体的一半变成了当前宇宙的物质形态,另一半则化作了异域的共识能量,中间的过渡区域,是完全的虚无。这种偏移没有带来破坏,反而让晶体吸收存在熵的效率提升了百倍,像突然理解了某种更深层的规则。
在金色恒星系的第三行星,那只智慧生物在岩壁画上又添了新的内容。它画下了两个相互环绕的循环,循环之间有一道闪烁的桥梁,桥梁的尽头,是一个由无数问号和箭头组成的漩涡,像一个永远没有答案却又引人不断探索的谜题。
先遣队的回撤尚未完成,新的探索计划已经在酝酿中。这次的目标,不是异域循环,而是那片介于所有维度之间的“虚空领域”——那里或许隐藏着存在熵的终极秘密,或许蕴含着让所有循环永续共存的钥匙,或许……什么都没有,只有等待着吞噬一切的绝对沉默。
吴迪的元能量开始计算探索虚空领域的可能性,伊戈尔打磨着伤痕累累的青铜匕首,安雅则在混合晶体中注入了最新的净化配方。这场关于存在、记忆与跨维度生存的较量,再次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依旧模糊不清,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安全通道的入口处,吴迪的元能量与元意识的投影最后一次交汇。双方没有交流,只是交换了一份关于虚空意识的初步分析报告,报告的末尾,都画着一个相同的符号——一个正在不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