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有我无敌(22)(5 / 6)
母的组合。
“是坐标。”吴迪的指尖划过那些小字,“北纬三十七度,东经一百一十九度……是唐山的方向。”他翻到前一页,画的是只杜鹃,翅膀下藏着行小字:“七月十三,火中取栗,水载其行,土掩其踪。”
“七月十三是焚楼那天。”瘦猴突然明白过来,“火中取栗是指从电报局拿走密件,水载其行是顺着卫津河运走,土掩其踪就是藏在鸟窝村!”
老头点点头:“我奶奶说,当年她把军火库的坐标画成鸟的形态,藏在画册里,张叔带着发报键去唐山发报,王叔留在天津打掩护,说是等日本人以为东西在天津,他们就能把真正的坐标送出去。”他叹了口气,“可张叔再也没回来,有人说他被日本人抓了,也有人说他掉进河里淹死了。”
吴迪的目光落在画册最后一页的海东青上,鸟的爪子下踩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个小小的“十”字。他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地下室,那些档案柜后面的墙是空的,敲着有回声——那里肯定藏着张庆山的尸体,或者说,是他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最后坐标”。
“王长河不是叛徒。”吴迪合上画册,“他是在等,等有人带着发报键来,把张庆山没发完的电报发出去。只是守得太久,把自己守成了‘守物’,以为青石板下是玉玺,其实是他自己的执念。”
老头突然指向院墙角:“我奶奶说,张叔要是没回来,就去村后的山洞看看,那里有他留下的‘信’。”
村后的山洞藏在一片密林里,洞口被藤蔓遮住,掀开藤蔓,一股潮湿的腥气涌出来,跟天津石室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吴迪打开头灯,光柱照进去,洞里很宽敞,正中间摆着个石台,上面放着个铁皮盒,跟槐树上的那个一模一样,锁也是铜制的鸟形锁。
“是张庆山的。”吴迪一眼就认出来,锁上的鸟形图案比发报键上的更完整,鸟嘴处有个小缺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砸过,“他果然来了唐山,只是没来得及发报,就藏在了这里。”
他用那两块刻着符号的木头拼成钥匙,插进锁孔,“咔哒”一声,锁开了。铁皮盒里没有军火库的坐标,只有半张烧焦的电报底稿,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只能认出几个字:“……日军增兵,七月十五……总攻……”
“七月十五是焚楼后的第三天。”吴迪的心猛地一沉,“日本人要在七月十五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动总攻,张庆山是想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他翻到底稿背面,有行用鲜血写的字:“鸟已死,卵尚存,待孵化。”
“鸟已死是说他自己牺牲了。”瘦猴的声音有些发颤,“卵尚存……是指密码还在?”
“是指人。”老头突然开口,“我爹是七月十五生的,奶奶说他是‘鸟卵’,等时机到了,就能孵化出‘新的鸟’。”他指着石台后面的石壁,“我奶奶说,石壁后面有个通道,通往当年的秘密电台,只是被堵死了,她说等‘带鸟的人’来了,才能打开。”
吴迪用工兵铲敲了敲石壁,发出空洞的响声。他沿着石壁摸索,在角落处摸到块松动的石头,用力一推,石头“轰隆”一声掉在地上,露出个黑漆漆的通道,里面飘着股机油味。
“是电台室。”吴迪的头灯照进去,里面有个生锈的发报机,旁边堆着些电池,“张庆山当年就是在这里发报的,只是没发完就被发现了,只能把底稿藏在铁皮盒里,再堵死通道。”
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爬行。吴迪第一个爬进去,发报机上落满了灰尘,键盘上的字母已经模糊,但其中一个键上刻着个小小的鸟形符号,跟发报键芯子上的一模一样。
“是同一个发报机。”吴迪把发报键芯子取出来,往发报机上一安,严丝合缝,“张庆山带着芯子从天津到唐山,就是为了用这个电台发报。”他按下那个鸟形键,发报机突然“滋啦”响了一声,像是有电流通过。
瘦猴和老头也爬了进来,通道里顿时显得拥挤。瘦猴指着发报机旁边的一个木箱:“迪哥,你看这个!”
木箱里装着些雷管和炸药,上面贴着张纸条,是张庆山的字迹:“若卵未孵化,以火焚之,不留给日本人。”
吴迪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焚楼事件,原来张庆山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密件能不能送出去,都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他的目光落在发报机的显示屏上,上面有几个模糊的光点,像是信号。
“还有电。”吴迪把画册上的坐标输进去,发报机“滴滴答答”响了起来,屏幕上的光点开始移动,组成一个清晰的图案——是个巨大的鸟形,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翅膀的位置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每个小点旁边都有个数字。
“是军火库的分布图!”瘦猴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每个小点都是一个军火库,数字是弹药数量!”
吴迪没说话,他注意到鸟形图案的心脏位置,有个红色的小点,旁边标着“0”——那里是遵化,清东陵的方向。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那块海东青佩的碎片,里面的木符上刻着的符号,跟红色小点旁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