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有我无敌(22)(4 / 6)

加入书签

道就得被什么东西跟上。”

瘦猴手一哆嗦,赶紧把铁皮盒抱在怀里:“迪哥,你说李淑敏当年发的电报,到底是啥内容?能让三个人守一辈子,还搭上王长河的命。”

吴迪没接话,打开导航,输入“鸟窝村”。屏幕上跳出条蜿蜒的路线,从天津出发,穿过唐山,再往东北走五十公里,就是遵化地界。他盯着屏幕上的路线,突然想起那张老地图,卫津河的旧址刚好对着通往唐山的铁路——当年张庆山把东西冲进河里,顺着水路到唐山,再转陆路去遵化,这条路最稳妥,也最不容易被日本人发现。

“是军备库的位置。”吴迪突然开口,指尖在方向盘上敲出三短一长的节奏,是莫尔斯电码里的“V”,代表胜利,“抗战时期,电报局是日军重点监控的地方,李淑敏他们能接触到最核心的情报。日本人在华北修了不少秘密军火库,要是能把位置发出去,对冀东抗日根据地来说,等于多了条命。”

瘦猴眼睛一亮:“那发报键芯子上的密码,就是军火库的坐标?”

“有可能。”吴迪打了把方向盘,车子驶离市区,往高速路口开去,“但张庆山把它藏得这么深,说明不止一个军火库,可能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布防图。”他顿了顿,想起石室里那些刻着符号的青石板,“那些符号看着像巫蛊文,其实可能是简化的地图标记,每个符号对应一个地点。”

车窗外的景象渐渐从高楼变成了田野,玉米地一望无际,风一吹,叶子哗啦作响,像是有人在低声说话。吴迪打开车窗,一股泥土的腥气涌进来,混着点若有若无的檀香——跟老洋楼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只是淡了很多。

“迪哥,你闻见没?”瘦猴突然紧张起来,往窗外看,“这荒郊野外的,哪来的檀香?”

吴迪的目光落在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上,树干上缠着红布,跟天津那棵一模一样,只是更细些。树下蹲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正往树根处烧黄纸,纸灰被风吹起来,打着旋往车这边飘。

“是‘引路香’。”吴迪踩了脚油门,车子加速驶过老槐树,“有人在给我们指路,或者说,在确认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去鸟窝村。”

老太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盯着飞驰的车,嘴角咧开个诡异的笑,手里的黄纸还在烧,火苗舔着她的指尖,却没留下半点痕迹。

中午时分,车子开进遵化地界。路边的指示牌多了起来,大多是关于清东陵的,毕竟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皇陵。吴迪没走大路,拐进条乡间小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长得笔直,影子投在地上,像一道道栅栏。

“快到了。”吴迪指着前方的一片村落,炊烟袅袅,村口有棵巨大的老槐树,比天津那棵还粗,树干上的红布堆得像小山,“鸟窝村到了。”

车子刚停在村口,就围过来几个小孩,睁大眼睛看着他们,手里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图案歪歪扭扭的,像是鸟形符号。

“你们是来找人的?”一个戴草帽的老头走过来,手里牵着头牛,牛鼻子上的绳子磨得发亮。

吴迪点点头:“我们找李淑敏的后人。”

老头的脸色突然变了,牵着牛转身就走:“没这个人,你们找错地方了。”

瘦猴赶紧追上去:“大爷,我们不是坏人,就是想打听点事……”

“别打听了!”老头猛地回头,眼睛瞪得溜圆,“几十年前的事了,早该烂在地里了!再提,小心招祸!”

吴迪没动,目光落在老头身后的一间瓦房上,院墙是用石头砌的,上面爬着牵牛花,花丛里藏着块青石板,边缘露出点红布——跟老洋楼石台下的石板一模一样。

“我们找的不是活人。”吴迪走过去,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老头耳朵里,“是民国二十三年从天津来的‘鸟’,带着青石板下的东西,藏在槐树根里的。”

老头的肩膀猛地一颤,手里的牛绳掉在地上,牛“哞”地叫了一声,挣着往村口跑。他转过身,嘴唇哆嗦着:“你……你怎么知道……”

“张庆山的发报键,李淑敏的画,王长河的命,我们都见过了。”吴迪从兜里掏出那块刻着符号的木头,“现在轮到‘鸟窝’了。”

老头盯着木头看了半晌,突然叹了口气:“跟我来吧。”

瓦房里很暗,靠墙摆着个旧木柜,上面放着个相框,里面是个穿旗袍的女人,正是档案馆名册上的李淑敏,只是照片上的她怀里抱着个婴儿,笑得很温柔。

“这是我奶奶。”老头指着相框,声音低沉,“当年她从天津回来,肚子里就怀着我爹,说是日本人追得紧,张叔和王叔留在后面掩护。”他顿了顿,从木柜里拿出个布包,打开来,是本线装的画册,封面上画着只海东青,跟那块玉佩上的一模一样,“这是她留下的,说等‘带鸟的人’来了,再打开。”

吴迪翻开画册,里面是工笔花鸟,每一页都画着不同的鸟,有麻雀、喜鹊、杜鹃,最末一页是只海东青,嘴里叼着个环,环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数字和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