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无畏擒龙(160)(3 / 6)
刻着个“漕”字,与胖子背包里半片麻布上的水纹在雨雾里重合。
胖子正用撬棍撬动桥板,板缝里突然渗出青灰色的黏液,黏液里的碎片标着“六百八十一”,形状与宋代的“乌篷船”完全相同。“镜根在吸收水汽。”他往板缝里塞了块破镜刃残片,“你看桥板的木纹,比普通松木多了道螺旋,像块碎片的形状!”残片接触木纹的瞬间,突然在板面上烫出个印记,印记的形状与整个江南的水网分布图完全相同——是新的镇镜印,能暂时阻挡镜根对水系的渗透。
石桥的震动突然加剧(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声波探测器在尖叫),绿色的探测波里,有个穿宋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河道的方向飘,飘到第七十三丈时,突然转身,往我们的方向扔了块碎片,标着“六百八十二”,形状与宋代的“龙骨水车”完全相同。碎片穿过雨幕,撞在我们的船桨上,撞出的水纹里浮出些瘦金体:“镜根怕桐油,用生漆混合麻丝,能暂时抑制它的木质腐蚀。”
我立刻往裂缝里倒了半桶桐油,油液接触根须的瞬间,突然发出刺鼻的焦味,焦味里的碎片数字开始减少,从“六百八十二”往“六百八十一”退,像被热油烫过的蛛网。但根须的再生速度更快,断口处冒出新的嫩芽,嫩芽上的数字已经跳到了“六百八十三”,形状与宋代的“圩田”完全相同——镜根正在吸收江南的水利技术,完善自己的水系防御。
“得找到‘水镜’。”我往河道的深处望,那里的水底有个光点正在闪烁,闪烁的频率与第七十三块碎片完全相同。河底的淤泥里,有个穿明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石桩里嵌碎片,嵌到第六百八十块时,突然化作缕水汽,水汽里浮出块新的碎片,标着“六百八十四”,形状与明代的“水闸”完全相同。
“是明代治水官留的镇镜印。”赵砚往淤泥里撒了把糯米,“他当年用水闸的机关暂时锁住过镜根,‘水镜’藏在河道的‘龙首’位置!”淤泥突然翻涌,翻出的河泥里浮出块碎片,标着“六百八十五”,形状与宋代的“海塘”完全相同——是水镜的外层防护。
海塘碎片接触青铜残片的瞬间,突然发出“嗡”的轻响,整个河道的水位开始上涨,上涨的浪涛里,所有的碎片数字开始同步闪烁,闪烁的频率与江南的潮汐完全相同。胖子突然指着河对岸的方向,“吴爷,你看那是什么!”
对岸的水车正在倒转,倒转的轮轴里,有个巨大的碎片正在形成,标着“六百八十六”,形状与整个江南的圩田系统完全相同——镜根正在以水系为模板,构建新的镜阵。赵砚往水车的齿轮里塞了块青铜残片,“用水利的反作用力抵消它!”残片接触齿轮的瞬间,突然爆发出刺眼的金光,金光里的水系正在重组,重组的河道里,有个穿清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堤岸里塞什么东西,塞进的位置,正好是海塘碎片的缺口形状。
河道的氧气突然变得稀薄(是潮湿环境里的沼气在聚集),赵砚往空气里撒了把石灰,粉末接触镜根的瞬间,突然冒出白烟,烟里的根须纷纷退缩,退缩的地方,浮出些治水官的骸骨,骸骨的腰间缠着块小小的碎片,标着“六百八十七”,形状与清代的“水牌”完全相同。
“他们是故意把石灰留在堤岸的。”胖子往骸骨上撒了把糯米,“生石灰遇水放热,能暂时熔断镜根的水系传导!”涟漪里的画面突然变了,清代的河工正在往镜根里塞夯土,塞到第七十三袋时,突然对着堤坝鞠躬,夯土上的夯印里,浮出块标着“七十三”的碎片,形状与他们的治水符完全相同——与空间站守阵人的宇航服徽章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河道的堤坝突然传来崩裂声,裂出的缝隙里,有个穿宋代服饰的人影正在往堤砖里钻,钻到第七十三层时,突然从砖缝里扔出块碎片,标着“六百八十八”,形状与宋代的“水则碑”完全相同。碎片撞在我们的探照灯上,撞出的光斑里浮出些水文图:图中的河工正在往碑石里嵌碎片,嵌到第七十三块时,水则碑突然化作块青铜镜,镜里的水位线与我们现在的河道标尺完全重合——是所有治水人的血脉共鸣。
赵砚立刻用桐油在堤岸上补画了道镇镜印,油液接触堤砖的瞬间,突然在墙面燃起火焰,火焰里的根须正在寸寸断裂,断裂的碎片上,数字正在以每秒一块的速度减少,从“六百八十八”往“六百八十五”退,像被火焰吞噬的水网。但堤坝的裂缝越来越大,大到能看见河底的淤泥正在往下陷,陷出的泥沼里,镜根的根须已经跳到了“六百八十九”,形状与宋代的“斗门”完全相同——镜根正在用水利的闸口控制我们的退路。
“快上船!”胖子往乌篷船的方向喊,那里的船底有个暗舱,舱盖的形状与第六百八十块碎片完全相同,“是明代守阵人留的逃生通道,舱盖上的‘水’字是钥匙!”我掏出青铜残片往舱盖上按,暗舱“吱呀”声打开,舱里的隔板上,嵌着些清代的治水工具,工具的木柄上缠着半片麻布,布上的水纹与阿蛮银镯上的“蛮”字在火光里重合,重合的位置浮出块标着“六百九十”的碎片,形状与清代的“戽斗”完全相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