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西江战云(2)(1 / 2)
左良玉见袁继咸同意随自己一道东下,心中欢喜。
加上前面的何腾蛟,朝廷有两位总督大臣随着自己,左良玉感觉自己未来可期。
“来人,给本侯拿酒来。”
左良玉一高兴,就想喝酒。
亲兵劝道:“侯爷,大夫说了,您不宜饮酒。”
“去去去,莫要给本侯扫兴,快去拿一壶酒来。”
亲兵无奈,只得给左良玉上了一壶酒。
人生快事,岂能无酒。
左良玉也不用酒杯,直接对着壶嘴把酒往嘴里灌。
一壶酒很快下了肚,左良玉满意的砸巴了一下嘴。
左良玉原本就是个红脸大汉,现在喝了酒,脸色更红了。
“左良玉,你怎地个不守信诺!”
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大喝,听声音是袁继咸。
左良玉走出帐外,对袁继咸说道:“袁公,何事如此大声喧哗。”
袁继咸指着九江城内,对左良玉说道:“左良玉,刚才你还口口声声答应过我,会约束部下,不得沿途劫掠百姓,可是现在为何出尔反尔,纵兵进城劫掠。”
左良玉一脸懵逼,他真没有下令纵兵进城劫掠呀。
但是九江城内的确有火光声、和喊杀叫骂声传来。
左良玉赶紧向袁继咸解释,“袁公,我绝对没有下令军队入城,这一定是哪个混蛋擅自行动,你放心,我这就下令让他们退回来。”
左良玉说完,吩咐几名亲兵,手持他的军令进城约束部队。
可谁知那些亲兵进城后,只见九江城内四面八方都传来火光,看这声势,进城加入劫掠的左军越来越多。
袁继咸气得跳脚大骂:“此等贼军,实属难以为谋。”
左良玉也感觉事态严重,赶紧加派亲兵进城约束军纪。
但是他那里知道,现在九江城内乱了套,最先攻进城的张士元,听到左良玉撤兵的命令,有些不情不愿。
张士元心想,好不容易第一个进城,现在什么都没捞到就要退兵,哪里甘心。
张士元属下自然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在撤退时就有部分士兵对周边商铺进行顺手牵羊。
张士元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其他士兵一看,其他人在捞好处,我为什么不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顺手牵羊的行列。
原本偷偷摸摸的顺手牵羊,变成了明目张胆的强抢。
张士元发现自己整个部下都在打砸抢劫,知道一时半会是控制不住了,把心一横,指着一条街叫道:
“大家动作麻利点,快点把这条街都给我抢了,然后火速出城。”
话说外面离城最近的是总兵金声桓的部队。
金声桓是谁,起身于群盗之间,号“一斗粟”,后投左良玉军中,由都督同知升总兵官。
金声桓的部队本来就是一伙强盗,现在见张士元在城里面抢得欢,哪里忍得住,立刻带兵入城,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左良玉其他部将见有人在城里抢劫,心痒难耐,心想现在大晚上,进城抢一波就退回来,也不会被发现。
好家伙,结果这下可是一发不可收拾。
如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郝相忠,吴学礼,徐育贤等左良玉部将全都带兵进城劫掠。
九江城内群兵乱舞,火光冲天,越来越乱,看样子彻底的失控了。
袁继咸一脸惨淡,喃喃自语,“让这样的一群乱兵下了江南,是祸不是福。”
左良玉也是一脸恍惚的看着火光冲天的九江城,脑海思绪纷飞。
崇祯十五年朱仙镇之战,明军40万大军合围李自成,但是明军内部各军镇矛盾重重。
因为督师丁启睿,是个坐着轿子指挥打仗的操蛋玩意,自己打心眼里看不起他。
朱仙镇之战,自己不听丁启睿的调令率部逃跑,结果掉入李自成设置的陷井,数万大军撤退时,掉入壕沟摔死无数。
朱仙镇那一战自己很惨,嫡系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好在崇祯时能打的名将往往死得最快,而自己能带兵又活得久,慢慢的名气也就有了。
朱仙镇没了兵,自己振臂一呼,从者如云。
短短一年时间之内,收拢各部势力,很快发展壮大,拥兵30万,对外号称百万。
但是收拢的人马中包含许多盗贼,如金声桓之流,这些人目无军纪,难以管束。
现在自己还活着都掌控不了这些人,如果自己死了呢,年纪轻轻的儿子肯定是更加掌控不了这些人。
想到这里,左良玉一阵意兴阑珊。
话说左良玉的一帮亲兵进了城,这大晚上的根本无法传达命令,反而狼狈的出了城。
只见一名满脸是血的亲兵出现在左良玉面前大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