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西江战云(1 / 2)
九江总督袁继咸自接到锦衣卫密报后,已经开始提前在九江城布置防御。
袁继咸一边加派布置防线,一边快马急报朝廷,奏报着重阐述了九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请求朝廷派兵支援,九江绝不能随意放弃。
弘光元年四月初一,左良玉率领的大军从武昌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九江城外。
左梦庚一身鲜亮的战袍,站在旗舰上望着高大巍峨的九江城,一脸的意气风发,他向左良玉请战:
“父帅,请给孩儿调一支精兵,让我亲自去督战,攻下这座九江雄城。”
一直半闭着眼的左良玉摇了摇头,“九江雄城不应硬攻,九江总督袁继咸与我相熟,待我叫人去把他邀出来谈谈吧。”
左良玉命人在九江城下打起自己的旗号,又让人去喊话。
很快袁继咸就出现在九江城头上。
左良玉让人喊话,请袁继咸出城相见。
袁继咸自然不会轻易出城,而是在城头力劝左良玉收兵,不要做忤逆之事,迷途知返。
见袁继咸不肯出来,左良玉放言威胁,如果等下自己的大军攻城,必定挟带附近村民来打头阵。
袁继咸听了气极,江西不但是他老家,而且现在驻守九江城的多是本地士兵。
左良玉现在拿附近村民相要挟,如果真如他所说那样,挟裹城外村民攻城,守城军队将会士气全无。
袁继咸想了想,决定自己一人出城去会会左良玉,顺便当面劝说他一番。
袁继咸部下听说他准备单刀赴会,纷纷相劝,袁继咸让他们安心守城,无需担忧自己。
见袁继咸出了城,左良玉马上让人将他带到自己的旗舰,并招来部下摆开酒宴准备招待。
袁继咸见到左良玉时,正要再次劝他收兵,左良玉却拿出那份檄文给袁继咸看。
左良玉邀请袁继咸出城,同样抱着说服袁继咸的想法。
袁继咸出身江西,而且亲近东林党,在江西读书人中很有名望,如果袁继咸同意与自己一道清君侧,那他这次“清君侧”行动无疑更具正义合法性。
袁继咸接过檄文看了一遍,一声长叹,他是亲近同林党的,同样不喜欢马阮党,但是袁继咸深知现在大明不是内斗的时候。
袁继咸对着左良玉和诸将拜了拜,再次说明左良玉不应武力“清君侧”,极力劝他们收兵,并恳求左良玉约束部下爱惜本地百姓。
左良玉为自己的这次行动辩解,“本侯清君侧,与今上无关,若说爱惜本地百姓,这是我的本心,请先生放心。”
袁继咸对左良玉的话不置可否,见劝不动左良玉,便转身返回了九江城。
这次见面,可以说谁也没说服谁。
左良玉见袁继咸要走,也不阻拦,任由他离去。
等袁继咸离开后,左梦庚愤愤不平的说道:“父帅,你为何放走了他?”
左良玉笑道:“袁继咸在江西名望极大,如果杀了他,将激起整个江西各方势力都来反对我们,得不偿失。”
左梦庚心中不以为然,不听话直接派大军杀光就是了,来多少杀多少,杀绝了反对的,剩下的自然就听话了。
左梦庚看着袁继咸离去背影,说道:“如今袁继咸不同意与我们一道起事,他回到九江城内,必然率军守城,阻挡我前行的大军,岂不是多费一番功夫。”
左良玉微微一笑,一副深机莫测,胜券在握的表情,“我早有安排,傍晚时分令大军攻城,晚上就可拿下九江城。”
袁继咸回到城内,严令各部戒严,准备死守九江城,绝不让左良玉东下。
傍晚时分,只听江上战鼓咚咚,袁继咸听到动静,赶紧走上城头张望。
袁继咸脸上充满了疑惑,“左良玉搞什么鬼,怎么天都快黑了,反而摆出一副准备攻城的样子。”
袁继咸赶紧调兵临江的北门,以防左良玉发动夜袭。
左良玉让人在九江城北门外擂起战鼓,摆开阵势,袁继咸把重兵布置在北门,却不知西城门被人打开。
九江城内的守将张世勋眼见左良玉人多势众,吓得早已暗中投降,现在袁继咸把重要兵力放在北门,西城门被张世勋带人打开,引左兵进城。
袁继咸见左良玉摆开阵势却迟迟不进攻,正心生疑惑,这时有人气喘吁吁的跑来。
“总督,不好了,西城门被叛徒张世勋打开,引左良玉大军进入城内了。”
“什么!”
袁继咸顿时面若死灰。
从西门攻入九江城内的,是左良玉部将张应元。
这时见左良玉大军入城,九江城内的守军大乱,袁继咸也被抓到了船上。
袁继咸被抓后已是萌生死志,趁人不备,转身一跃跳入江中。
好在锦衣卫郭云同袁继咸一道被俘,他见袁继咸跳江,赶紧大声呼喊,然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