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牵连(5 / 5)
/p>
试了五次,阿竹终于抄出一张完整的竹纸。
她把竹帘放在竹架上,看着湿哒哒的纸,笑得眼睛都弯了:“等纸干了,我们就写故事!”
小宇点点头,继续抄纸,阳光透过屋顶的破洞洒下来,照在他认真的侧脸上,像当年守艺老人的影子。
夕阳西下时,竹架上已经晾了十几张竹纸。
阿竹选了一张最平整的,等它干透,然后从背包里掏出墨汁和毛笔——是林念给她的,笔杆上刻着“竹语”
二字。
她趴在竹桌上,一笔一划地写:“今天我和小宇哥哥在竹纸坊做竹纸,守艺爷爷留下了字条,教我们做纸的步骤。
我第一次做纸时,纸破了五次,小宇哥哥教我慢慢来,就像林溪奶奶当年学竹编一样。
等这张纸干了,我就把它贴在竹架上,告诉下一个来的人,我们在这里做过纸,写过故事。”
小宇也写了一张,字迹比阿竹工整些:“竹纸坊的竹纸,能写下不会褪色的故事。
我们会把灯塔的光、老槐树的约定、竹桥的哨声、竹艺坊的竹编,都写在竹纸上,让后来的织网人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有很多人守过这些地方,有很多人记得这些约定。”
两人把写好的竹纸贴在竹架上,刚贴好,竹架上的旧竹纸突然都亮了起来,淡淡的光从纸页上渗出来,和他们新写的竹纸连在一起,像一串光的故事。
阿竹颈间的竹形吊坠也亮了,绿光落在竹纸上,把字迹映得更清晰,仿佛在说“你们的故事,我记住了”
。
“该回去了,”
小宇拉着阿竹的手,“明天还要来翻纸,不然纸会粘在竹帘上。”
阿竹点点头,回头看了看竹纸坊,竹架上的竹纸在夕阳下泛着光,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照亮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
走在回镇的路上,暮色已经浓了,竹林里的竹香更浓了。
阿竹突然问:“小宇哥哥,我们以后是不是要把竹语镇所有的地方都走遍呀?”
小宇想了想,笑着说:“可能吧,林溪奶奶走过的路,守艺爷爷、守桥人爷爷他们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一遍,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再传给下一个人。”
阿竹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攥得更紧了。
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两道正在生长的竹影,在时光的路上慢慢走。
回到镇口时,远远就看见林念站在纪念馆门口等他们。
她手里拿着两个热乎的竹叶包,里面是刚蒸好的糯米,裹着竹叶的清香。
“做纸累了吧?快吃点东西。”
林念把竹叶包递给他们,笑着说,“我刚去竹艺坊看过,你们把院子扫得真干净,守艺老人要是知道,肯定很高兴。”
阿竹咬了一口竹叶包,甜丝丝的糯米混着竹叶的香,在嘴里散开,她忽然觉得,做竹纸时的累都消失了。
小宇也吃着竹叶包,抬头看向竹艺坊的方向,那里的灯亮着——是他们临走时点亮的竹灯,暖黄的光透过窗户,像在和纪念馆的灯打招呼。
夜深了,纪念馆的灯还亮着。
阿竹趴在桌上,把今天做竹纸的事写进小本子里,小宇在旁边整理竹艺坊的工具,林念坐在窗边,翻着林溪的日记,偶尔抬头看看两个孩子,眼里满是温柔。
窗外的竹苗又长高了一点,竹叶在风里轻轻晃,像在说“明天见”
。
竹艺坊的灯、竹纸坊的竹纸、竹桥的哨声、老槐树的影子,还有纪念馆的日记,都在时光里安静地待着,像无数个约定,等着被记得,等着被传递。
而握着竹叶的少年,正带着这些约定,在时光的路上慢慢走。
他们知道,明天会有新的竹纸要晾,会有新的故事要写,会有新的约定要守——而这些,都是时光织网里,永不熄灭的牵连,像竹语镇的竹子,生生不息,永远生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