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君臣相辩(2 / 2)

加入书签

“倭国、南洋,乃至更广阔之海外,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将其纳入王化,非为虚名,实则是为我等子孙,开拓万世之基业,预留下更为广阔的栖息之地!”

“此非与民争利,而是为民开源!”

“王卿言其地不足增赋?朕却要问,若无南洋之香料、木材、稻米,无未来可能从倭国获取之金银、硫磺,我大明之商贸,怎能保持现在的繁盛?”

“国库岁入,海贸所占几何,众卿也都明白……”

“至于,你说的南洋,控制南洋,则控东西洋贸易之咽喉!”

“西夷之商船,欲来我大明交易,则必经我大明掌控之海域,需遵从我等所定之规矩!”

“如此,海贸之利,方能最大程度惠及我大明,而非为他人做嫁衣!若弃之不顾,则西夷来去自如,利权旁落……”

“至于疥癣之疾……王卿莫非忘了嘉靖年间倭寇之患?其根源,便在于彼时有海无防,有力不施!今日若不将倭地、南洋彻底消化,纳入治下,谁敢保证数十年、百年后,不会再有新的‘丰臣秀吉’崛起,觊觎我大明富庶?”

“将其纳入版图,驻军镇守,分封亲王以作屏藩,方能永绝后患,使我东南沿海,真正高枕无忧!此非耗费元气,而是以一时之投入,换千秋之安稳!”

“更何况,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天下’,岂止于长城之内,江河之间?”

“我华夏文明,礼义廉耻,衣冠文物,乃世间瑰宝。将其播撒于海外,使蛮荒之地渐染华风,使化外之民渐知礼仪,此乃上天赋予我大明之使命,亦是彰显我皇明德被四海之盛况!”

“岂能因畏难而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翊钧说的这一番长篇大论,已经从生存空间、经济利益、战略安全、文明使命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他执着于开拓海外的深层原因。

他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摆事实、讲道理,但其话语中蕴含的宏大格局与深远考量,却让殿内众臣,包括王家屏在内,都听的迷迷糊糊。

朱翊钧从少年天子以来,都是以善辩著称。

此时,年龄渐大,水平更高了。

不过,近些年来大明的政治生态,已经很少给自已机会了。

这次刺头王家屏,也算是让朱翊钧重新找回一下状态。

即便,王家屏当着这么多重要官员的面,来从根本上质疑自已的决策,但,朱翊钧一点都没有生气。

甚至……

还多少有些欣慰。

因为从现阶段来看,王家屏的主张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不着眼于未来,他是对的。

王家屏张了张嘴,还想再辩……

可皇帝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渡海之战,是为后世子孙而打,治理倭地,也是为了后世子孙而为,即便现在有些艰难,也不得不为……”

“王爱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朕的长子,万历二十五年,就要就藩南洋了,你陪同前去,送他就藩,到时候,代朕祭奠一番,张文襄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