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宋真宗的驭下之道:赵恒三招管下属,朝堂安稳百姓安(3 / 3)

加入书签

补,陛下会给机会;官员们之间,也不再互相拆台,而是互相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咸平六年冬,赵恒带着王显、陈恕等人,去汴京郊外的农田视察。田里的百姓见了赵恒,都放下锄头,跪地行礼,嘴里喊着“陛下万岁”。赵恒扶起一位老农,问道:“今年的赋税重不重?地方官员有没有欺负你们?”

老农笑着说:“陛下,今年赋税不重,官员们也不敢欺负百姓,还帮着我们修水渠,今年收成好,家里能存不少粮食,冬天不用怕饿肚子了!”

赵恒看向身边的大臣,眼里满是笑意。王显轻声道:“陛下,您管下属的法子管用,官员们都不敢犯错,还肯为百姓办事。”陈恕也点头:“是啊,现在朝堂安稳,官员们齐心协力,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赵恒摇了摇头:“不是朕的功劳,是管对了下属。下属管好了,他们就能为百姓办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朝堂自然安稳,国家自然强盛。”

后来,赵恒去世后,宋仁宗赵祯继位,还经常跟大臣们说起赵恒管下属的法子。赵祯照着赵恒的法子,管着身边的大臣,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都能各展所长,互相配合,最终开创了“仁宗盛治”。

而赵恒管下属的故事,也成了大宋朝堂的一段佳话。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不管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都知道,管下属不是靠威严和惩罚,而是靠“罚过留面、容错促改、取长补短”——既让下属知道错了,又让下属愿意改正,还让下属能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让国家安稳强盛。这段故事,也像汴河的水一样,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后世帝王和官员,管下属、治国家的借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