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阉宦误军:北宋三封军机急报,被太监拖成亡国隐患(2 / 2)
三天,种将军已经送了两封急报去皇宫,都没消息!现在内城已经破了,种将军让我告诉大人,求您赶紧劝陛下派援兵,再晚,就真的来不及了!”
李纲接过急报,看完后脸色瞬间大变,猛地站起身:“两封急报?朕怎么没收到?”他立刻带着亲卫,往皇宫冲去——此时赵佶刚从李师师的住处回来,正坐在龙椅上打哈欠,旁边的太监正给他递茶。
看到李纲闯进来,赵佶皱起眉:“李纲,你怎么这么没规矩?”
“陛下!蓟州危急!”李纲把急报递过去,声音都在抖,“种师道将军已经送了两封急报,都被太监扣下了,现在蓟州内城已破,士兵死伤惨重,百姓危在旦夕!求陛下立刻派援兵!”
赵佶接过急报,看到上面的血渍,才慌了神,转头看向旁边的太监:“两封急报?你为什么没呈给朕?”
太监“扑通”跪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陛下……臣……臣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就想等陛下有空了再呈……”
“不是什么大事?”赵佶气得把急报往地上一摔,茶水溅了太监一身,“蓟州都快没了,百姓都快死了,你说不是什么大事?你这个阉宦,误了朕的军机,误了蓟州的百姓!”他立刻下旨,让童贯率领五万大军,去蓟州支援,还下令把那个扣下急报的太监,拖出去斩了。
可一切都晚了。童贯率领大军,慢悠悠地往蓟州走——他平日里养尊处优,根本没打过仗,也没把蓟州的危急放在心上,大军走了两天,才走了一百里地。而蓟州,在第三日午时,就被契丹骑兵攻破了。
种师道看着冲进来的契丹兵,手里的长枪再也握不住,摔在地上。他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看着百姓被契丹兵追杀,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最后,他捡起一把断剑,朝着自己的胸口刺去——他没能等到援兵,没能守住蓟州的百姓。
等童贯率领大军赶到蓟州时,城里已经一片狼藉,房屋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地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染红了街道,偶尔能听到几声微弱的呻吟,却是百姓最后的气息。童贯站在城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吓得不敢进城——他知道,自己这次闯了大祸。
消息传回汴京,赵佶气得吐了血,躺在龙床上起不来。李纲跪在床边,语气沉重:“陛下,这次蓟州失守,不是种将军无能,是太监扣下了军机急报,延误了援兵。如今契丹占了蓟州,下一步恐怕就要攻汴京了,陛下,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啊!”
赵佶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李纲说得对,是那个太监误了军机,可他更清楚,这些年,宫里的太监越来越放肆,不仅干预朝政,还敢克扣军饷、延误军机,只是他一直沉迷于享乐,没放在心上,才酿成了今日的大祸。
后来,契丹以蓟州为据点,不断进攻大宋的边境,大宋的军队因为之前的延误,士气低落,节节败退。而宫里的太监,并没有因为那个太监被斩而收敛,反而因为童贯等太监深得赵佶信任,越来越放肆——他们克扣军饷,把士兵的粮食换成发霉的糙米;他们干预军事,把有能力的将领换成自己的亲信;他们甚至把边境的军情,泄露给契丹,只为了自己的私利。
宣和八年秋,契丹骑兵再次进攻,这次他们直接攻向汴京。赵佶慌了神,连忙派李纲率军抵抗,可士兵们因为军饷被克扣、粮食发霉,根本没心思打仗,刚和契丹兵接触,就溃不成军。李纲虽然拼命指挥,却也无力回天。
汴京被围的第三日,赵佶带着蔡京、童贯等大臣,偷偷从皇宫的后门逃了出去,留下百姓和士兵在城里抵抗。契丹骑兵攻破汴京后,烧杀抢掠,百姓们死伤惨重,皇宫里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大宋的根基,彻底被动摇了。
而那个延误了蓟州军机的太监,虽然被斩了,可他造成的后果,却永远无法挽回。蓟州的百姓死了,大宋的边境丢了,最后连汴京也被攻破了——这一切,都源于一封被太监延误的军机急报,源于赵佶对阉宦的纵容。
后来,赵佶的儿子宋钦宗赵恒继位,试图挽回局面,可此时的大宋,已经积重难返,太监干预军机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没过多久,金国又趁机进攻,大宋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赵恒和赵佶都被金国俘虏,史称“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灭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