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红墙暗斗:老贼的九连环计(5 / 7)
身道:“陛下能查明真相,实乃百姓之福。范仲淹忠心耿耿,此次受了委屈,陛下当予以安抚。”
仁宗点了点头:“恢复范仲淹的官职,调任杭州知州。”
范仲淹接到圣旨时,正在给水渠放水。
清水顺着渠道流进农田,百姓们欢呼雀跃。
他看着那奔腾的清水,明白吕夷简的圈套虽狠,但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任何污蔑。
第九章西湖筑堤:泥沙里的根基
范仲淹到杭州上任时,正赶上西湖淤塞。湖面缩小了一半,周边的农田灌溉困难,百姓们怨声载道。
他当即召集官员商议,决定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可消息传开,却遭到了不少富商的反对——西湖周边的淤泥肥沃,不少富商都占了湖边的土地种庄稼,疏浚西湖,就意味着他们的土地要被收回。
“范大人,西湖淤塞是天灾,岂是人力能改变的?”一个富商代表跪在知州府前,哭喊道,“我们一家老小都靠湖边的土地活命,您要是收回土地,我们可怎么活啊!”
范仲淹站在府门前,看着跪在地上的富商们,语气坚定:“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不是你们的私产。若不疏浚,再过几年,西湖就会变成沼泽,到时候不仅你们的土地没了,全城百姓都要缺水。”
他让人把富商们拉起来,又宣布了一条政令:凡是主动交出湖边土地的富商,官府会给予三倍的补偿;若是拒不交出,就以侵占公产论处。
富商们见范仲淹态度坚决,又有补偿可拿,只能乖乖交出土地。
疏浚工程开工后,范仲淹每日都在工地上监工。他穿着粗布短打,和工人们一起挖淤泥、运石块,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消息传到京城,吕夷简正在府中看西湖的地图。他指着地图上的西湖,对身边的小厮说:“范仲淹这是在给自己铺路啊。修好了西湖,他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小厮笑道:“相爷,不如我们再给范仲淹使个绊子?就说他挪用公款修堤。”
吕夷简摇了摇头:“不行。范仲淹把账本做得滴水不漏,我们找不到把柄。再说,他修西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是我们阻拦,定会惹百姓不满。”
他顿了顿,又道:“去给杭州的盐铁转运使送封信,让他故意拖延粮草和银两的调拨,看看范仲淹怎么应对。”
盐铁转运使接到信后,果然故意刁难。工程需要的粮草和银两迟迟不到,工人们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
范仲淹得知情况后,没有发怒。他让人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又向杭州的富户借了些钱,先给工人们发了工钱和粮食。然后,他写了一封奏折,详细说明了粮草和银两拖延的情况,还附上了盐铁转运使的公文。
仁宗看了奏折,勃然大怒:“盐铁转运使竟敢故意刁难范爱卿,实在可恶!”当即下旨,把盐铁转运使贬为庶民,还派专人押送粮草和银两前往杭州。
粮草和银两送到工地那天,工人们欢呼雀跃。范仲淹站在工地上,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草和银两,嘴角泛起一丝笑容。他知道,自己又赢了一局。
半年后,西湖疏浚工程完工。一条长长的堤坝横亘在西湖上,把西湖分成了内外两湖。堤坝上种满了柳树和桃树,春风一吹,柳丝摇曳,桃花盛开,美不胜收。百姓们为了纪念范仲淹,把这条堤坝叫做“范公堤”。
消息传到京城,吕夷简正在府中赏花。
他看着院子里盛开的桃花,忽然笑了:“范仲淹这小子,倒是有几分本事。”
第十章宫变惊魂:龙椅旁的博弈
庆历三年,仁宗病重。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不少大臣都在暗中谋划,想要扶持年幼的太子登基,自己好独掌大权。
吕夷简知道,这是他巩固权力的最佳时机。他暗中联络了杨淑妃,许诺若是太子登基,就尊她为太后,让她垂帘听政。杨淑妃喜出望外,当即答应与吕夷简合作。
可没过多久,吕夷简就收到消息,说范仲淹要回京了。仁宗病重时,想起了范仲淹的好,下旨召他回京任参知政事。
吕夷简心里咯噔一下。范仲淹威望极高,要是他回京,定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他当即决定,提前发动宫变。
这日深夜,吕夷简带着禁军统领,率领三千禁军包围了皇宫。他让人打开宫门,直奔仁宗的寝宫。
寝宫门口,范仲淹正带着几个侍卫守在那里。他刚回京,就听到了禁军异动的消息,连忙赶来护驾。
“吕相,深夜带兵入宫,意欲何为?”范仲淹拔出佩剑,眼神冰冷。
吕夷简勒住马缰,冷笑一声:“陛下病重,太子年幼,我是来护驾的。范仲淹,你快让开,不然休怪我不客气!”
“护驾?”范仲淹冷哼一声,“陛下正在熟睡,你带着三千禁军入宫,分明是想谋反!”
两人僵持不下时,寝宫的门忽然打开了。仁宗穿着龙袍,扶着太监的手走了出来。他虽然面色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
“吕夷简,你好大的胆子!”仁宗怒喝,声音虽弱,却带着威严。
吕夷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