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御赐空函(2 / 4)

加入书签

落抢掠?”

潘美心里一紧,赶紧回话:“没有!末将一直盯着,将士们都守着规矩,连岸边的野果都没摘一个。”

曹彬这才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赏将士们每人半斤肉,一壶酒。明日继续南下,直取金陵。”

夜里,曹彬在帐中看地图,亲兵进来禀报:“将军,有个小兵偷偷拿了百姓一个红薯,被巡逻的校尉抓了,现在押在帐外。”

曹彬放下地图,起身往外走。帐外,那小兵跪在地上,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红薯,脸吓得惨白。校尉见曹彬出来,拱手道:“将军,这小兵违反军规,按陛下的函,该斩!”

小兵“咚咚”磕头,眼泪鼻涕一起流:“将军饶命!末将饿了两天,见百姓的红薯放在田埂上,就拿了一个,不是故意要违令的!”

曹彬盯着他看了半晌,又看了眼远处的村落——灯火稀疏,百姓应该都睡了。他叹了口气,对校尉说:“把他的军籍削了,打二十军棍,赶出军营。再拿二两银子,给百姓送去,就说朕的将士不懂事,赔个不是。”

校尉愣了:“将军,陛下的函里不是说……”

“函里是说违令者斩,”曹彬打断他,“可他只是饿极了拿个红薯,没伤人,也没抢掠。真斩了他,百姓会说朕的将士没人性。你按我说的做,出了事,我担着。”

校尉不敢再反驳,押着小兵下去了。曹彬回到帐中,从怀里掏出那封牛皮函,摩挲着函口的朱砂印。他知道,太祖给这封函,不是真要他乱杀人,是要他懂得权衡——既要严明纪律,又要收拢人心。要是真把拿红薯的小兵斩了,将士们会寒心,百姓也会害怕,平定江南就难了。

第三章金陵城外拒私掠

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不到两个月就打到了金陵城下。李煜紧闭城门,派使者去契丹求援,却被曹彬的部下截了下来。潘美率军攻城,城楼上的箭像下雨一样,将士们攻了三次,都没能攻上去,死伤了不少人。

“曹帅,”潘美浑身是血地回到营中,铠甲上还插着几支断箭,“金陵城太坚固了,硬攻不行,得想个办法。”

曹彬指着地图上的秦淮河:“金陵城的水源靠秦淮河,我们把河道堵了,断了城里的水,不出十日,李煜肯定会投降。”

潘美眼睛一亮:“好主意!末将这就去安排人堵河道。”

可堵河道需要大量的土石,附近的村落里有不少百姓储存的柴火和石料。有个将领提议:“曹帅,不如让将士去村落里拿,反正那些百姓都是南唐的人,拿他们的东西不算抢。”

曹彬脸色一沉:“胡说!百姓是无辜的,不管是大宋还是南唐,他们都是要吃饭过日子的人。你去跟百姓说,我们买他们的石料,一文钱都不能少。要是有将士敢强拿,我不管他是谁,先斩了再说!”

那将领吓得赶紧应下,带着人去村落里买石料。百姓们一开始还害怕,见将士们真的给钱,有的甚至还多给,渐渐放下心来,主动把家里的石料和柴火运到河边。

没过几日,秦淮河的河道就被堵死了。金陵城里断了水,百姓们开始闹事,李煜没办法,只好派使者来求和,希望能保留南唐国号,向大宋称臣。

曹彬坐在帐中,看着使者送来的降书,摇了摇头:“告诉李煜,要么开城投降,要么等着城破。想保留国号,绝无可能。”

使者回去后,李煜还是不肯投降,派侍卫在城楼上督战,谁要是敢说投降,就当场斩杀。潘美气得拍桌子:“曹帅,不如我们强攻吧!末将不信拿不下这金陵城!”

曹彬却没急着点头,他走到帐外,望着金陵城的方向。夕阳把城墙染成红色,像泼了一层血。他想起太祖说的“救百姓于水火”,要是强攻,城里的百姓肯定会遭殃。他转身对潘美说:“再等三日,要是李煜还不投降,我们再强攻。另外,你去告诉将士们,城破之后,不许烧杀抢掠,谁要是敢动百姓一根头发,我就用陛下的密函处置他。”

潘美虽然觉得憋屈,却还是应下了。这三日里,曹彬每天都派使者去劝降,李煜却始终不肯松口。到了第三日傍晚,金陵城里忽然传来哭声,原来是李煜的侍卫杀了几个闹着要水的百姓,激起了民愤。百姓们拿着锄头和菜刀,冲向皇宫,要找李煜算账。

“曹帅!”潘美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城里乱了!李煜的侍卫控制不住百姓了,我们现在攻城,肯定能一举拿下!”

曹彬点点头,拔出七星剑:“传令下去,攻城!记住,不许伤害百姓,只抓李煜和他的亲信!”

大军攻城时,百姓们在城里接应,有的打开城门,有的给将士们指路。李煜见大势已去,穿着白衣,手里捧着玉玺,跪在皇宫门口投降。曹彬走上前,接过玉玺,对李煜说:“陛下有旨,饶你性命,带你回汴京见驾。”

城破之后,有几个将士见皇宫里的珍宝多,忍不住想拿几件,被潘美当场抓住。他把人押到曹彬面前:“曹帅,这几人违令抢掠,按陛下的密函,该斩!”

那几个将士吓得魂都没了,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曹彬看着他们,又看了眼皇宫里的珍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