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考场风云:大宋科举防弊录(2 / 7)

加入书签

毛笔都差点掉在地上。

没过多久,就听到巡考官厉声说道:“好啊!竟敢把夹带藏在鞋底!人赃并获,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随后,就是隔壁考生的辩解声:“不是我的!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个东西!”

“还敢狡辩!”巡考官怒喝道,“带走!”

脚步声远去,号舍区又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变得十分紧张。赵安能感觉到,周围的考生们都和他一样,心里充满了不安和警惕。

他定了定神,继续答题。可刚才的事情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里,让他无法集中精神。他忍不住想,那个考生到底是不是真的作弊了?如果是被人陷害的怎么办?朝廷的防弊措施这么严格,为什么还有人敢冒险作弊?

这些念头在他脑海里盘旋,让他心烦意乱。他用力甩了甩头,试图把这些杂念抛开。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答题,不能被这些事情影响。

中午时分,考生们轮流到号舍区外的空地上吃饭。赵安拿着自己的馒头,找了个角落坐下。他看到几个考生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声音压得很低。

“听说了吗?刚才又抓了一个作弊的,从他的笔杆里搜出了夹带。”

“真的假的?笔杆里都能藏东西?”

“可不是嘛,现在的人真是想尽了办法。不过朝廷也有对策,听说今年的笔墨都是统一发放的,笔杆都是特制的,很难做手脚。”

“那他怎么还能藏进去?”

“谁知道呢,可能是买通了负责发放笔墨的人吧。”

赵安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暗暗咋舌。他没想到,为了作弊,竟然有人能想出这么多花样。同时,他也对朝廷的防弊措施有了更深的认识。看来,朝廷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吃完饭回到号舍,赵安看到巡考官们正在进行更加严格的巡查。他们不仅仔细检查每个号舍的门窗、桌椅,甚至连墙壁和屋顶都不放过,生怕有考生在里面搞小动作。

有一个巡考官走到赵安的号舍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又检查了他的笔墨纸砚和试卷,见没有什么异常,才转身离开。赵安松了口气,心里对这些巡考官多了几分敬畏。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严格执法,才能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下午的考试继续进行。赵安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地答题。他把自己多年来的所学所思都倾注在试卷上,希望能得到考官的认可。

傍晚时分,第一天的考试结束了。考生们纷纷放下笔,脸上露出了疲惫但又充满期待的神情。赵安看着自己写满字迹的试卷,心里既有成就感,又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答得怎么样,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遇到什么事情。

随着梆子声响起,巡考官们开始收卷。赵安小心翼翼地把试卷整理好,交给了巡考官。看着自己的试卷被收走,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

回到号舍,赵安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都快散架了。

他拿出干粮,却一点胃口也没有。

第三章誊录弥封

第二天一早,考试继续进行。今天考的是诗赋,这是赵安的强项,他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拿到试题后,他略一思索,就有了头绪,提笔在试卷上写了起来。

诗赋讲究意境和文采,赵安写得很投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昨天的不快和紧张都抛到了脑后。

就在他写得正酣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鼓掌声和叫好声。赵安好奇地抬起头,只见几个巡考官簇拥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那官员穿着紫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正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欧阳修。

欧阳修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考生们的答题情况。当他走到一个号舍前时,停下了脚步,看着里面考生写的诗赋,忍不住点了点头,还对旁边的巡考官说了几句什么。周围的考生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赵安也不例外。他心里暗暗想,要是自己的试卷也能得到欧阳大人的赏识就好了。

欧阳修巡视了一圈后,离开了号舍区。考生们的心情都有些激动,议论纷纷。

“刚才那位就是欧阳大人吧?”

“是啊,听说欧阳大人是个大才子,最看重真才实学。”

“要是能得到他的赏识,这次科举就有希望了。”

“但愿我们的试卷都能被公平对待。”

赵安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也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欧阳修是个公正无私的好官,有他做主考官,这次科举一定能做到公平公正。

考试结束后,巡考官们开始收卷。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收上去的试卷并没有直接交给考官评阅,而是被送到了另一个地方——誊录院。

赵安好奇地问旁边的考生:“为什么要把试卷送到誊录院啊?”

那考生是个老生,见多识广,笑着解释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是朝廷的防弊措施之一——誊录。考生的原卷会被送到誊录院,由专门的誊录官用朱笔重新抄写一遍,然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