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报平安(1 / 3)

加入书签

馄饨汤面上飘着层薄薄的鸡油,香菜和蛋皮碎撒在其间,看着就清爽。

元老舀起一颗馄饨,薄如蝉翼的皮裹着饱满的肉馅,咬开时还能尝到一丝虾仁的清甜,鲜得他舌尖都轻轻颤了颤。

汤汁滑进喉咙,没有半点油腻感,只有鸡汤熬透的醇厚,从舌尖暖到胃里,连带着四肢百骸都舒坦起来。

元老放下汤勺,忍不住拍了下桌子。

“江姑娘,你们桃源居的厨房是藏了什么宝贝?怎么连碗家常馄饨都能做得这么勾人?”

江茉正低头整理烤串的签子,闻言笑着抬头。

“哪有什么宝贝,不过是熬汤用了老母鸡,慢火炖两个时辰,肉馅也是每天现剁的鲜货罢了。”

“慢火炖两个时辰?”元老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就为一碗馄饨汤,费这么大功夫,也难怪味道不一样。”

他以前在相府,厨子炖汤多是图省事,扔几块骨头加点调料煮半个时辰就端上来,汤里只有浮油的腻,哪有这般鲜透的醇。

吃饱喝足了,他决定随便走走。

桃源居地方不大,青砖铺就的小径绕着厢房转了半圈。

走到柴房门口,听见里面传出哗啦的垫子摩擦声,跟着两道雪白身影噌地窜出来。

正是那两只救过他的大狗。

它们没扑上来,只围着他的裤腿打转,毛茸茸的尾巴像小扇子似的飞快扫着地面,粉红的舌头耷拉在外面,呼哧呼哧吐着热气,黑亮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满是亲近。

元老弯下腰,粗糙的手掌落在大狗的头顶,触感是意料之外的柔软,绒毛蓬松得像揉了团云,心底都软了几分。

他又探头往柴房里看。

好家伙,好大两个狗窝!

那窝做成小房子的模样,木头上还刻着简单的花纹,打扫得连点狗毛都看不见,里面铺着的棉垫暄软厚实,阳光透过窗缝洒在上面,泛着暖融融的光,大小刚好能让两只大狗并排蜷在里面。

旁边的食盆和水盆擦得锃亮,角落还塞着几个缝得歪歪扭扭的布包玩具,有圆滚滚的小球,一看就是特意给狗子做的。

两只狗的体型快赶上半大的小牛,鸢尾站在旁边,手都悄悄攥紧了,生怕它们热情过了头,把还没好利索的元老扑倒。

“老伯,您要不要回房休息?身子还没好利索呢,要是累着就不好了。”

“不碍事,不碍事。”

元老摆摆手,另一只手也摸上了狗的耳朵,指尖触到耳后细软的绒毛捏了捏。

“这俩小家伙看着壮实,性子倒温顺。”

他忽然想起外孙,也有两只白色的狗,那还是许多年前,自家闺女从江南带回来的,他只见过一次。

那会儿还是毛茸茸的小奶狗,只有手臂那么长,圆滚滚的像两个小雪球,外孙宝贝得紧,现在算算,也该长这么大了吧?

想到外孙,元老的眼神忽然飘远了,带着点恍惚。

外孙从小跟他亲,他这次落水失踪,孩子肯定已经知道消息,说不定正急得四处找他,他要不要偷偷给外孙传个信?

可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另一股馋意压了下去。

一旦传信,外孙肯定会立刻派人来接他回京城,到时候桃源居的烧烤、馄饨、小笼包,还有江姑娘没做过的上百种菜品,就再也吃不到了。

他怎么能走!!

元老收回思绪,轻轻挠了挠大狗的下巴,看着它们舒服得眯起眼睛,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笑着问鸢尾:“它们每日是不是都要带出去放风?今日我可以跟着一起去吗?就当活动活动筋骨。”

鸢尾有点诧异,眨了眨眼。

“是要一天遛三遍的,早上天不亮一次、中午日头不晒一次、傍晚凉快一次。您若是想去也可以,就是怕您走多了身子吃不消。”

“我就跟在旁边慢慢走,累了就找个树荫歇着,不碍事的。”

元老笑眯眯地辩解,还故意挺了挺腰,“一直在屋里躺着,浑身骨头都快锈住了,不信你去问大夫,他肯定也说多活动对恢复好。”

鸢尾还是不敢做主,先去前院请示江茉,得到“多看着点,别让老伯累着”的答复后,才点头答应。

元老心里一喜,出门前还特意跟她要了纸笔,趴在廊下的石桌上写了张小字条。

没提自己在哪儿,只说“一切安好,勿念”,写完叠成小方块揣进怀里,又摸了摸大狗的头,才跟着鸢尾往外走。

两只白犬撒着欢儿在前面跑,毛茸茸的尾巴扫过路边的野草,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

元老跟在鸢尾身后,走得慢悠悠的,偶尔抬手扶一下腰,目光却没闲着。

看路边田埂上开着的小紫花,看远处山腰飘着的薄云,连空气里混着的泥土香,都比京城的熏香好闻。

走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前方岔路口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

鸢尾停下脚步,轻声提醒:“老伯,前面有几个乞儿在歇脚,咱们绕路走吧?”

元老眼睛亮了亮。

他正愁这字条没处托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