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巴黎世博会之艺术殿堂(2 / 4)

加入书签

光下显得格外动人。王月生虽然更偏爱科技,但也为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心中不禁想着,如果把这幅画或者仿品放到滇越铁路的现场,会是怎样的场景。两人小声讨论着不同画派的风格演变,感受到艺术脉搏的强烈跳动。看完这些展品,乔安娜自信地一笑,对王月生说,“以前的作品属于贵族。我会努力让今后的好作品都先供你挑选”。

小皇宫(petitpais):玲珑宝盒与异域奇珍

与大皇宫的恢弘壮丽相比,隔街相望的小皇宫则显得更为精致优雅,如同一颗镶嵌在塞纳河畔的珠宝。它的建筑风格同样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当时流行的新艺术运动元素,装饰更加繁复细腻,大量运用了马赛克、彩色玻璃和锻铁花饰。阳光透过布满精美彩绘的玻璃穹顶和巨大的弧形玻璃窗,在内部庭院的花园和水池上洒下斑斓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奢华的氛围。这里主要陈列着“装饰艺术展”(ExpositiondesArtsdératifs)以及更专题性的雕塑、工艺品展览。

如果说大皇宫是绘画的盛宴,小皇宫则是工艺与设计的天堂。精美的家具、璀璨的珠宝、华丽的织物、造型各异的陶瓷和青铜器皿……无不展示着法国乃至欧洲顶级的工艺水平。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的曲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蜿蜒的楼梯扶手到灯具上模仿藤蔓的花纹,处处体现着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化运用。

“快看这个!”乔安娜在一处被柔光笼罩的展柜前停下,发出由衷的赞叹。展柜内陈列的,正是来自威尼斯穆拉诺岛(urano)的玻璃艺术珍品。在1900年,这些色彩绚烂、造型奇巧的玻璃器皿,其魔力丝毫不亚于昨日看到的电动步道。

火焰中的魔法:一件巨大的枝形吊灯占据了显着位置。无数根细长的玻璃“树枝”向上伸展,末端是色彩各异、形似花朵或果实的玻璃泡。玻璃本身并非单一颜色,而是如同熔化的彩虹,红宝石的炽热、深海蓝的幽邃、祖母绿的沉静、紫水晶的神秘,还有难以形容的、如同极光般变幻的虹彩,在精心布置的灯光下熠熠生辉,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复杂的螺旋纹、羽毛纹和蕾丝般的细丝(Filigrana)工艺清晰可见,那是穆拉诺工匠世代相传、秘不外宣的绝技。

奇珍异器:旁边展台上,是一件造型奇异的“海马”雕塑。半透明的浅蓝色玻璃塑造出流畅而富有张力的躯体,纤细的玻璃丝巧妙地构成了它的鬃毛和卷曲的尾巴,细节之精妙,仿佛下一刻就要游动起来。另一件“千花”(illefiori)工艺的花瓶更是令人叫绝——瓶身仿佛由无数细小的、色彩斑斓的玻璃花束镶嵌而成,每一朵小花都清晰可辨,构成一幅繁复而永不凋零的立体画卷。

时代的宠儿:周围聚集了不少衣着考究的绅士淑女,低声议论着这些玻璃珍品的价值与工艺。一位戴着长柄眼镜的贵妇指着那盏吊灯,对她的同伴说:“亲爱的,这简直是把亚得里亚海的阳光和威尼斯的梦幻都凝固在了玻璃里!”乔安娜也看得目不转睛,轻声对王月生说:“这些工匠……他们的手和眼睛,一定被缪斯亲吻过。色彩在火焰中流淌、凝固……多么不可思议的艺术!”她眼中闪烁着艺术家对极致工艺的欣赏与共鸣。

乔安娜被新艺术风格的玻璃器皿和家具设计迷住了,那些流畅的曲线和自然元素让她着迷。王月生想着要不要让乔安娜也代理一下这些产品,家具业务交给德文郡公爵,哦,不是,是他的二管家的弟弟了,玻璃器皿还没有考虑过。乔安娜似乎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居然小声说“法国现在只是欧洲玻璃产品的挑战者,顶尖产品的传统产地是威尼斯的穆拉诺岛,以及波西米亚。第二层是法国的巴卡拉、英国的斯塔福德,和德国的茨维瑟尔。你后天不是要去威尼斯嘛,可以考虑一下”。说着,幽怨地看了一眼王月生。

小皇宫的雕塑长廊同样精彩,罗丹(AugteRod)的几件小型青铜作品(如《沉思者》的早期研究稿)以其强烈的内在张力和粗犷的肌理引人深思,而卡尔波(Jean-baptistecarpeaux)等学院派雕塑家那些光滑细腻、充满动感的神话题材作品则更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引来更多围观和赞叹。

在小皇宫附近的咖啡馆,环境相对优雅。两人点了热汤和沙拉,回味着上午看到的杰作。乔安娜翻看着买来的展览画册,王月生则注意着咖啡馆里人们谈论着最新的艺术潮流。巴黎时尚之都真是名不虚传。

离开艺术殿堂,他们汇入了参观国家馆的人流。万国博览会,本身就是一场微缩的世界巡礼。

清国馆:东方的余晖与挣扎清国馆的建筑采用了传统宫殿的样式,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在充满钢铁玻璃的世博园中显得格外醒目,却也带着一丝孤悬海外的落寞。馆内陈列着代表“天朝上国”最后荣光的珍宝:精美的景德镇青花瓷和粉彩瓷堆积如山,景泰蓝器皿闪耀着华丽的金属光泽,来自广东的牙雕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得令人咋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巨大的颐和园建筑群模型,其精巧繁复令人叹为观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