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调整赋税(1 / 3)
安国大长公主都判了,她女儿威德县主肯定也跑不了。
县主与国无功,与民无利,与其母沆瀣一气,残害百姓多人,罪无可赦。
判处斩立决,褫夺封号,罚县主私人财产归入国库,专款用于燕地育幼堂的开销。
其夫受连座,削职为民,终生不能再入仕。
其子女不得余荫入仕,闭门静思已过。
官员们面面相觑,安国大长公主母女作为宗族成员,这么判决已经是挺重的处罚了。
不过,也有一半以上的官员寻思,陛下大义灭亲,为民除害,做得不错。
张显臣由衷地佩服,这样处罚才正确,总是议亲议贵的,那些达官显贵犯罪成本太低,所以才肆无忌惮。
以前看八皇子被皇后保护得太好,以为会没主见,管不了一个大国,现在看着,新帝还是挺厉害的。
张显臣出列道:“陛下英明,处置得当。
臣这次在两地共搜救出三十三名女子,最大的一个十六岁,最小的才八岁。
都是被毒哑的,又不识字,没什么技能,一个个可怜巴拉的,又无家可归。
陛下看,该怎么处理?”
皇帝道:“母后说了,这些女子可怜,估计没有去处,暂时先送到宫里安置。
朕让太医给她们医治一下,等身体恢复了,母后说另有安排。”
张显臣松了一口气,这些可怜的女子,他是没办法了。
她们不识字,又不会说话,身体孱弱,还没有什么技能,就是当奴仆,怕大户人家不愿意要。
要是太后肯安置,以她的权势和能力,肯定是比较妥帖的。
太后要这些女孩子做什么呢?真有用,空间如今只剩下良玉一个人,四个女孩都愿意出空间,有了自己的去处。
大的红梅当了新帝跟前的大女官,二的青梅嫁给了暗龙卫领,如今暗龙卫也交给新帝接管。
三的绿梅嫁给孙连智的长子,四的蓝梅暂时在太后身边伺候。
良玉也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又不愿意出空间,一个人又闷又累。
青衣君祠每天有那么多活儿,不让她干,她说太无聊了。
太后心疼她,就想着找合适的帮手,一边跟她作伴,一边帮她干活。
这一批女子挺合适的,不识字,不会说话,就不会泄露空间的秘密。
没技能,又无家可归,才会更听话。
她们死里逃生,没有退路,如今让她们进空间跟着良玉。
平日养养花,种种树,逗逗鸟。
气温不冷不热,天天吃穿不愁,互相作伴,岂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太后让三十三个女孩吃了迷药,趁她们昏迷,让青青把她们收入空间,送到青衣君祠,交给良玉调教。
良玉有了这些帮手,更有事干了,把这些女孩当自己女儿一样。
教她们识字、算术、养花、种树,又指导她们做好吃的,缝制衣服。
女孩们也很满意,这里对她们来说,宛若天宫。
青衣君祠里,种满了漂亮的花卉,主殿前的那株牡丹花王,更是罕见。
松林下有几只海东青、仙鹤,悠闲地散步。
最主要的是有安全感,这里没有害她们的人,有吃有喝,肉类新鲜,五谷香甜,果蔬丰富,河水清澈,煮沸泡茶清香无比。
太后娘娘仁慈,赏下来的衣料都是品质不错的,轻韧艳丽,是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
每天干完活儿,跟着良玉姨母学识字,学书写,学算术,听她读故事或讲道理给她们听,真有意思。
两条青蛇跟着良玉姨母,怡然自得,大鹦鹉英英飞来飞去,一天到晚地不住嘴,很是聒噪。
皇帝向张显臣询问了民间杀子逃税事件的情况,知道是东陈国税务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岭南、蜀地、黔州、陇右、朔方、安西、安北、安东、安南那些地方一般不收税,只有在国逢大难或有战争的时候,才临时征税。
而两湖和江南自古繁华,稻米产量大,品质好,每年都收重税。
地方官吏又从中渔利,寅吃卯粮,一年赶一年的税,朝廷查出来了,杀一批官吏,然后就人死账销了。
两湖和江南虽好,也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大丰收,遇到灾荒年景,百姓的日子没法过。
江南有杀子的习惯,在灾年出生的男孩子,不卖掉就得按丁纳税,本来就欠收,还要多交税,岂不是雪上加霜。
没法子,只能给地方管户籍的官吏塞些钱,让他们把儿子登记成女儿,就可以不纳税了。
要不说,生在灾年的孩子命不好呢。
除了私改性别,还有些人没有什么门路,也拿出不出太多的钱财贿赂官吏,干脆心一横,把孩子卖给牙行。
牙行也不愿意收太小的孩子,不好养活。
卖不掉的孩子就干脆扔了,自生自灭去吧。
皇帝跟舅父和表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对岭南、蜀地、贵州征收适当的赋税。
减轻江南和两湖的农业税,并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