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寻求平衡(2 / 3)

加入书签

给早逝的母妃追封一下位份,应该没问题。

王雷无奈道:“陛下是您的亲兄弟,殿下有什么要求,自己跟他说去,别叫我这当表哥的左右为难。”

广平公主寻思一下,自己是长公主,新帝的长姐,还怕他作甚。

就去找他磨一磨,有好处最好,实在不行了,他也不敢把自己怎么着。

新帝听着她大姐的要求,面沉似水,半天没吱声。

自己位置还没坐稳,有些人就迫不及待地来要好处。

新帝耐着性子解释:“皇姐,中央的官职就那么些,每个位置都很重要,共同维持着朝廷的运转。

您的两位舅父,年龄不小了,一直政绩平平。

凭着资历熬上来,在朝里的位置已经不低了,再升职,就有些太招眼了。”

广平长公主道:“舅父年龄是不小了,临近荣休,就不说了。

可几位表兄的能力有目共睹,也跟陛下一心一意,怎么也该提拔一下吧。”

新帝道:“您几位表兄确实能耐,朝廷也没有慢待他们,年纪轻轻就升到重要的职位。

要是以后有贡献,肯定还会升职。

朕是一国之君,要广选人才,也要平衡关系。

东陈是李家的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他林家的一言堂。”

广平长公主气坏了,指着新帝的鼻子就骂:“李茂,你厉害,学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套了。

当初没上位时,需要林氏一脉的支持,你母后对本公主和林氏族人和颜悦色,暗示林氏跟随她的儿子。

如今,你登上高位,提拔了跟随你的人,独独落下林家,什么意思?”

皇帝有些恼羞成怒,又有些不知所措,脸都涨红了。

这时候,太极宫大门口传来太后威严的声音:“李仙霞,你还有没有尊卑,懂不懂规矩?陛下虽是你的弟弟,可他是君,你是臣,你即不是太师,又不是御史,有什么资格指责他?”

广平长公主愤愤道:“母后当然向着自己的儿子,自陛下登基,太后的娘家,三个侄儿都进入中央;外祖家也跟着鸡犬升天,长孙清、长孙洁、长孙澜、长孙涟都任职高位。

可林家,可没得到什么好处,这怎么说?”

太后冷笑:“朝廷自有规律,既不能任人唯亲,又要做好各方平衡。

哀家的大侄子王雷,因为是先皇亲自为你选的驸马,所以先皇在时,就一直委以重任,并不是哀家母子托举。

把王霆调入都城,是因为他在胶东这些年施政得当,鼓励农商,展海事,展现了能力。”

广平长公主冷哼一声,太后真是会说话。

太后接着说:“而且,胶东四州是先皇封给你的汤邑,王霆在那边久了,怕你们夫妻多心。

正准备把你的人调过去接手呢,你看哪个表哥合适,就调过去吧。”

广平公主眼珠子转转,太后这样说的话,有些道理,把林家的四表哥林升河调到青州当刺史也行。

于是把心里话说了,新帝看了一眼太后,太后微微点头,事情就定下来了。

太后继续道:“调长孙清到匠作监当大监,长孙洁进工部当员工外郎,是让他们协助工部洛侍郎,疏通永安各处的水渠。

干得是苦活累活,不是来享福的。

这两个人哀家知根知底,能力虽不是最出色的,可是一定稳当,不敢贪占一分一毫。”

广平长公主不懂水利这些事,也知道水利是国之根本,不好干,太后解释了,她也就顺坡下台了。

顺便夸了几句,长孙兄弟正直仁厚,母后想得周到之类。

太后道:“岭南、云贵都不是什么好地方,气候湿热,荒林、沼泽、瘴气,不好适应。

又有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情况复杂,不好管理。

朝廷都不向这两处收税,只在国家有危难时,临时征集一些粮草。

自来朝廷判处官员流放,都是去这两处。”

皇帝也接口道:“母后说得对,所以才让长孙澜去黔州观察使,长孙涟去岭南当节度使,务必把两处管理好。

这两处的资源丰富,管理好了,对东陈大大有利。”

太后道:“广平,哀家生前,皇帝不便追封你的母妃为皇后。

你是一国公主,当有大局观,林皇贵妃是先帝元配,要是追封为皇后,你让哀家的地位摆在哪里?继后的身份对你八皇弟继位不利。

要是宗室之人有心,把你其他兄弟过继到元后名下,可怎么办呢?”

广平公主思想一下,知道太后铁了心,要保持自己先帝正宫皇后的名声。

这样她的儿子继位才名正言顺,天下人才无可指责。

太后安抚广平长公主:“你是父皇母后的大闺女,王雷又是母后亲侄儿,母后早打算好了。

过了年,陛下准备封你的长子为胶东郡王,世袭罔替。

其他三个儿子,都封为承益郡公,袭五代。”

广平长公主心中冷笑,对太后和新帝的解释半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