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三(2 / 4)

加入书签

抓铃铛,引得红梅和邢成义都笑了。

馒头的香味飘满了堂屋,红梅把邢人汐放进邢成义怀里,去灶台边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白面馒头蒸得胖乎乎的,捏起来松软有弹性。她又往锅里打了四个鸡蛋,撒上一点盐,煮成荷包蛋。

等饭菜摆上桌时,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映得瓷碗里的荷包蛋泛着暖光。邢父抱着邢人汐,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红梅则用勺子舀起鸡蛋,吹凉了喂给女儿。邢成义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小块递给邢父,又给自己掰了一块,咬下去满口麦香。

“等会儿吃完,我去李大爷家说声,请他晌午过来喝酒。”邢成义边吃边说。邢父点点头:“再去菜园里拔几颗青菜,晌午炒个青菜,配着你岳父给的熏肉,下酒正好。”红梅笑着接话:“我再把昨天的糕点摆上,待客也体面。”

一家人边吃边说,晨光暖融融的,堂屋里的笑声、邢人汐的咿呀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村民问候声,把清晨的时光填得满满当当,透着寻常日子里最真切的暖意。

腊月年集暖乡情·初二回娘家(午后玩伴聚)

午后的阳光愈发暖了,把院子里的柴垛、墙角的腊梅都晒得泛着柔光。邢成义刚帮着邢父把菜园里的青菜择好,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呼喊:“成义!成义在家不?”

是史建涛的声音。邢成义赶紧放下手里的菜篮子,跑过去开门——院门口挤着一群半大孩子,个个穿着新棉袄,脸上带着跑出来的红晕,正是史建涛、申晓光他们几个。史建涛手里攥着个红纸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用问也知道是拜年收的糖果;申晓光耳朵上别着根未点燃的鞭炮,裤兜里还揣着个打火机,是个出了名的“胆大王”;荣玉东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弹珠和纸牌,显然是做好了玩耍的准备;廖光辉手里举着个风车,风一吹就“呼呼”转,引得旁边的王明哲直伸手去抢;荣宁宁和廖怀微是这群里最文静的两个,荣宁宁兜里装着块刚从娘家带回来的桂花糕,廖怀微则攥着个崭新的铅笔盒,是舅舅送的新年礼物。

“可算找着你了!我们几个刚从亲戚家回来,挨个院问,才知道你初二回娘家刚回来。”史建涛率先挤进门,眼睛扫过院里的电动三轮车,“你这车子够气派啊,比去年那辆自行车强多了!”

邢成义笑着把他们往院里让:“快进来晒晒太阳,我娘(红梅)刚泡了糖水,你们尝尝。”红梅听见动静,从堂屋端着个大搪瓷盆出来,里面盛着糖水,还放着几个玻璃杯,“都是自家人,别客气,快坐。”孩子们赶紧喊“红梅姐”,规规矩矩地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荣宁宁主动接过搪瓷盆,给每人倒了一杯糖水。

刚喝了两口,申晓光就从兜里掏出鞭炮,晃了晃:“等会儿咱去村头的空场放鞭炮不?我这是‘小窜天猴’,去年放着可响了!”廖光辉立刻附和:“我也去!我爹给我买了‘摔炮’,扔在地上就炸,不用点火,安全!”王明哲撇撇嘴:“就你胆小,窜天猴才有意思,就是得离远点。”几人立刻围着“放什么鞭炮”吵开了,你一言我一语,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

荣玉东见状,把布包往石桌上一倒,“哗啦”一声,弹珠和纸牌撒了一片。五颜六色的弹珠滚得满桌都是,纸牌上印着孙悟空、猪八戒的图案,是孩子们最爱的玩意儿。“别吵了,先玩弹珠!谁赢了,我把这个最大的‘玻璃蛋’给他。”他举起一颗鸽子蛋大的透明弹珠,阳光透过弹珠,在地上投下亮闪闪的光斑。

孩子们立刻住了嘴,凑到桌旁围坐好。荣玉东先划了条线,每人拿出三颗弹珠放在线后,轮流用手指弹。史建涛眼准手稳,一弹就把荣玉东的一颗弹珠撞出了线外,得意地拍着手:“赢了!这颗归我了!”邢成义也加入进来,他虽比几人稍大些,弹珠技巧却没落下,几下就赢了好几颗,还故意让着荣宁宁和廖怀微,把赢来的彩色弹珠塞给他们。廖怀微攥着弹珠,小声说“谢谢成义哥”,荣宁宁则把桂花糕掰成小块,分给每人一块,甜丝丝的桂花味混着糖水的甜,在午后的阳光里格外惬意。

聊到拜年的趣事,史建涛抢着说:“我去我姑家拜年,姑夫给了我个大红包,里面有五块钱!还让我多吃排骨,我一口气吃了四块!”申晓光不服气:“那算啥,我去姥姥家,姥姥给我装了满满一口袋花生糖,还炖了鸡汤,比你排骨香!”王明哲接着说:“我爷爷家有家谱,磕头的时候我磕得最快,爷爷给我的红包比我哥的还大!”

邢成义听着,也说起初二回娘家的事:“我岳父家炖的土鸡,比城里卖的还香,还有我大姨姐家的小子,都会站了,抱着个皮球到处跑。”荣玉东好奇地问:“王家村的拜年规矩和咱村一样不?也要给家谱磕头不?”“都一样,就是他们村王爷爷家的家谱,比咱村的裱得还整齐。”邢成义说着,指了指堂屋的方向,“等明年初一拜年,我带你们去看看。”

几人正聊得兴起,红梅端着一盘刚蒸好的红薯出来,热气腾腾的,甜香扑鼻。“快尝尝,刚从炉子里掏出来的,软乎得很。”孩子们立刻伸手去拿,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放,咬一口,甜丝丝的红薯肉粘在嘴角,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