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倒拔垂杨柳(1 / 2)

加入书签

很快,开工。

广朋带着轮休的电台班战士们,围绕池塘开始了生产劳作。

首先是把上游的河沟堵住,防止水流再度进入池塘,然后,在小水坝的下方挖宽挖深了池塘出口处那一条窄窄的水渠,也就是把池塘的水位降低,才好进一步改成农田。

村里的乡亲带着孩子们一起看露着膀子的广朋和战士们的努力劳作,想看看这些很少见到的战士们是怎么这个池塘是变成良田的。

好在这是一条河沟灌进挖土大坑而形成的池塘,水并不是很深,随着排水渠的挖深,仅仅一个头午的时间,很快就露出了湖底,紧接着,就是活蹦乱跳的鱼虾慢慢露了出来,在仅仅没到脚腕的浅浅水中蹦蹦跳跳的,周围围观的人们发出一阵兴奋的惊呼。

“好啊,大家一起下水捞鱼虾,谁捞到就算谁的。”广朋一边说,一边赤着脚带头走进池塘底部,很快摸出了一条带着暗花的硕大黑鱼,走上岸边放进竹篮,又与乡亲和孩子们一起在水里反复摸鱼,接着是又是几条鲤鱼、鲫鱼,也都是蹦蹦跳跳的,分别放进竹篮,吩咐电台主任亲自给宫先生送去,自己却带着其他战士一起到了

到了下午,池塘的水排光,底部是已经泡成泥浆形状的乱草和树叶树枝,以及黑色的烂泥。

刚刚在指挥部工作完毕的广朋来到前面,高兴的说;

“这可是上好的肥料,秋天一定会收获好稻谷。”

他带上几个人,拿起铁锨下到底部,把到岸边,倾倒在一起。

由于广朋需要一边工作,抽时间才可以出来进行劳动,即使电台班的人员集体轮番投入,这项工作也足足进行了两天,才看到黄色的土地。

池塘干净了池边的柳树成了一个好大的难题,因为广朋不允许砍伐,因此只能是整株移栽到村里村外的河沟边重新种植。这一下就是一个大难题。

一位老者看到大家围着这十几棵柳树议论着什么,他过来道:

“柳树很好活,你们不用整棵的移栽,插上几根树枝就会发芽,三五年就是一棵大树的。”

“不行啊,老头专门说了,这些柳树长这么多年不容易,你看这不是正在研究办法。”

“真要刨出去移栽,还真是不容易。你看这大根直接插到水里的,那么长那么粗大,怎么可能带着树根成棵的移走呢。”

大家正在议论,刚刚忙活完工作的广朋,光着膀子,穿着芒草鞋走了过来。

他刚刚也听清楚老大爷说的话了,也了解整棵移走,难度非常大:

“那么,咱们就保留半米长的大树根,边上也左右各保留半米,你看能行吗?”广朋征询的口气,对老大爷说。

“半米是多少?”老大爷不知道这个说法的意思。

“就是一庹厂,你看行不行?”广朋伸出双臂,比划着一庹的长度。

看起来,这个动作就是大鹏展翅的样子,虽然样子非常平凡,但是却有一股雄霸的气势在。

“挺好,就这么同宽同深,完全可以。我去叫几个小伙子来帮忙,把这些树放倒,再移过去。”

“好啊。”

“再就是树头不用这么大,小树枝清理了就行,留下四五根树枝就行,长的非常快的。而且,只有这样新种的树才好活,而且发芽也快,种上不出十天,就会长的挺旺了。”

“好啊,还是老大爷有经验,我们就这么办。还有,麻烦你老人家安排人在村头巷尾和河沟边上多刨上几个树坑,到时候咱们直接种上就行。”广朋对老大爷说。

“我家门口你在河边,也能给我门前种上一棵吗,人家不是都说了嘛,门口植柳,好运长久啊。”老人家原来也是有点私心的呢,不过这也正常,谁不盼望家里好运长久呢?尤其是在这战争年代,家家户户盼望的就是平平安安,好日子长长久久。

“好啊,需要我找几个人帮助刨树坑吗?”

“不用,我已经挖好了,就等着你们给我种上就是。”

“听见了吗,咱们就一起按照老大爷说的办法,清理好这些柳树,给老乡们种下发财树。”

“好唻。”有了明白的章程,战士们一下子高兴了,七手八脚的干了起来。

真正的人多力量大,十几棵树很快就从池塘边移植了出来,村里的老乡纷纷扬扬的拖到自己家门前种好,只剩下一棵最大的树,还是结结实实的树在那里,任由战士们再努力,就是纹丝不动。

村里的几个小伙子上前帮忙,左拉右拽的,仍旧稳稳当当的矗立着,也是一副与大家较劲的样子。

而这棵树,恰恰就是老大爷选中的那棵要种在自己家门口的树。

“看起来,我就是命中注定请不来好运的,大家看,我就连一棵相中的大树也要和我做对,我就直接插上柳木棍吧,最多长得慢一些。”老大爷围着这棵大柳树转着看了看,又使劲用肩膀和腰靠了靠,可是,这棵仍旧一点也不动。

小伙子们对正在发牢骚的老大爷笑了起来,发出一阵哄笑:

“呵呵,你是要学鲁智深,来一个倒拔垂杨柳吗?要是那样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