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新的方向(2 / 3)
一口气买了五杯,说是要带回办公室当‘续命神水’!”
“听说好多都是看了梁教授文章特地来的。”
容州店的许店长也通过内部群分享了今天的经历:“...最后还是按老板说的,实话实说,送了糖烤栗子,客人居然都很理解,还说明天再来。我这心才算放回肚子里。”
他的话引发了其他店长的一阵感慨和讨论,对“品质至上”的理念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一碗简单却用料实在的粥,不仅暖了胃,更将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渗入每个人心中。
团队的氛围在氤氲的热气中显得格外温馨融洽。
稍晚些,苏浩泽回到了办公室处理完了手上的公务,准备离开。
经过后厨时,柳师傅特意给他留了一保温壶的热粥。
“老板,尝尝,用咱们今天煮茶的枣肉和桂圆熬的,在员工餐专用桶里熬的,没浪费您的好材料。”
苏浩泽有些意外,接过保温壶,笑道:“谢谢柳师傅,有心了。”
回到家,二老正在客厅看电视。
屋里灯光明亮,充满家的气息。
“爸,妈,还没休息?”苏浩泽一边换鞋一边说。
“等你呢,今天这么忙?”母亲李爱华关切地看了过来。
苏浩泽没多说什么,只是走进厨房,将保温壶里的粥倒进碗里重新加热。
那熟悉而温暖的甜香立刻飘散出来。
他将两碗热气腾腾的桂圆红枣小米粥端到父母面前。
“尝尝这个,我们店里的...嗯,算是新品试吃。”他语气轻松地说着,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李爱华惊讶地接过,舀了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
粥熬得火候极好,小米软糯,枣肉融化带来的自然甜味和桂圆的醇香完美融合,温暖妥帖地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
“嗯!好喝!”李爱华眼睛一亮,“又香又甜,还不腻人,胃里真舒服。”
父亲苏东军也默默吃着,不住点头:“这个好,晚上吃这个,暖和,也好消化。”
看着父母喝着粥,脸上露出舒适满意的表情,闲话着家常,问着他工作累不累。
苏浩泽笑着摇了摇头,心中只有这一碗桂圆红枣小米粥带来的温暖与满足。
姜枣桂圆茶引发的销售狂潮持续了数日后,热度终于逐渐趋于平稳,但一种坚实而持久的需求已然形成。
它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爆款”,而是稳稳地成为了苏氏小饭桌秋冬菜单上的明星产品,持续散发着温暖的能量。
各家门店的客流恢复了往常的节奏,但点单声中,“一杯姜枣茶”已然成为高频词。
许多顾客成了回头客,甚至养成了每日一杯的习惯。
“老板,老规矩,一份白切鸡套餐,加一杯姜枣桂圆茶,打包。”
“天气一冷就想来你们家喝这个,舒服。”
口碑在熟客间口耳相传,也持续吸引着新的尝试者。
网络媒体上,关于姜枣茶的讨论也从最初爆炸式的晒图,转向了更细致的体验分享。
“连喝一周苏氏姜枣茶,手脚冰凉真的改善了好多!不是心理作用!”
“经期必备神器,比红糖水给力多了!”
同时,网上的评论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反馈。
“茶是真的好,就是对我这种控糖人士不太友好,@苏氏小饭桌能不能出个无糖或代糖选项呀?”
“建议出个配套的小点心,光喝茶有时候觉得有点单调,配你们家的肉酥又感觉糖油分量有点超标。”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杯子太小了吗?每次都不够喝!”
苏浩泽滚动着屏幕上这些精选出的顾客评论,目光在“无糖”、“配点心”、“杯子小”这些词上停留片刻。
他关掉页面,按通了内部电话:“子明,通知各店店长还有徐娇他们半个小时后我们开个线上小会。有些事情需要聊一下。”
半个小时后,苏浩泽召集了大家开了一个线上的小会。
会议上,他首先定下基调:“顾客的反馈大家都看到了。姜枣茶的成功,证明了‘健康’、‘温暖’、‘便捷’是我们秋冬产品正确的方向。”
“关于无糖版本,技术上有难度。姜枣茶的甜味主要来自红枣和桂圆自身的果糖,完全无糖会失去风味,且姜的辛辣感会过于突出。”
徐娇拿着试验数据分析道,“但我们可以尝试开发‘低糖’版本,进一步减少额外添加的冰糖比例,突出食材本味,或许能满足部分控糖顾客的需求。”
“这个方向可以。”苏浩泽点头,“更重要的是...”
他拿起另一份报告,“关于配套点心的提议。我们不要局限于‘茶点’的思维。还记得我们去林叔那里吃的那碗红枣小米粥吗?”
他看向众人:“那种温暖、朴实、养胃的感觉,是不是和姜枣桂圆茶的理念一脉相承?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粥品’作为冬季轻食的一个新系列?红枣小米粥可以作为一个起点,还可以开发其他如桂圆核桃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