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七七的三姐3(1 / 3)
七七的三姐有个缺点,就是太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
在顺城集,村民们常常会去赶集,热闹非凡。
每次赶集时,来来往往的人群总是会经过她家门口。
三姐对这些村民非常热情,总是笑脸相迎,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还帮忙搬东西,甚至会送上一杯茶水,让他们歇歇脚。
她的热情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温暖,大家都很喜欢她。
然而,三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
有一次,邻居大婶买了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觉得三姐平时帮了自己不少忙,就特意挑了几个最甜的,想送给三姐尝尝。
她拿着苹果来到三姐家门口,热情地说:“三姐,我家院子里的苹果熟了,这几个给你尝尝。”
三姐却连忙摆手,笑着说:“大婶,这怎么好意思呢,我怎么能要您的东西呢?您自己留着吃吧。”
大婶见她不肯收,就把苹果放在门口,转身就跑,嘴里还说着:“你就别客气了,就当是我谢谢你平时帮我照顾孩子呢!”
三姐看着大婶跑远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但还是没有去捡起那些苹果。
还有一次,隔壁的大爷从集市上买了几捆新鲜的葱,想着三姐平时做饭肯定用得上,就挑了一捆最好的,送到她家门口。
大爷说:“三姐,这葱是我自己种的,新鲜得很,你拿去用吧。”
三姐又是连连拒绝:“大爷,这葱我不能要,您自己留着用吧。
我怎么能白拿您的东西呢?”
大爷见她不肯收,就把葱往地上一放,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说:“你就别客气了,这点东西算啥,你要是不要,我可就生气了。”
三姐看着大爷跑远,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但还是没有去捡那捆葱。
三姐总是这样,虽然对别人很热情,但又总是担心别人会觉得她贪小便宜,所以从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
村民们也都知道她的这个特点,每次想给她送点东西,她总是不肯收,最后只能把东西放下就跑,生怕她会生气。
其实,三姐心里也很矛盾,她也想接受这些好意,但又怕别人觉得她是为了这些小东西才对他们好。
顺城集是个远近闻名的药市,这里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和顾客汇聚于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药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从常见的草药、根茎到珍贵的补品,琳琅满目。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药库之中。
三姐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没有多少积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补贴家用,她决定到顺城集上做点小生意。
起初,她只是挑着一副担子,一头装着天平秤,一头装着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到集市上给人称药。
她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挣到钱。
那天,太阳刚刚升起,顺城集上已经热闹起来。
三姐小心翼翼地找了个角落,放下担子,摆好秤。
她看着眼前的人群,心里有些慌。
集市上的人真多啊,男女老少,摩肩接踵。
有的是来买药的,有的是来卖药的,还有的只是来凑热闹的。
三姐的眼前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摊位上堆满了各种中药材,有晒干的草药,散着淡淡的清香;有切成薄片的根茎,颜色各异;还有装在精致盒子里的珍贵补品,像是人参、鹿茸之类的,看起来就让人觉得珍贵无比。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包药材,对三姐说:“姑娘,帮我称称这包药,看看多重。”
三姐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接过药材,放在秤盘上,仔细地称了起来。
她一边称,一边和顾客聊天,了解这些药材的用途和价格。
顾客满意地付了钱,三姐也挣到了第一笔小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姐在顺城集上渐渐有了些名气。
她的秤称得准,态度又好,大家都愿意找她称药。
她不仅称药,还学会了辨别一些常见药材的真假和优劣,慢慢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她现,药市上虽然药材种类繁多,但真正能赚钱的还是那些珍贵的补品。
比如人参,一斤能卖到很高的价钱;还有鹿茸,更是稀罕物,很多顾客都愿意花大价钱买来滋补身体。
三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也开始尝试着收购一些常见的药材,再转手卖给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价。
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挑选药材,生怕买到假货,影响自己的生意。
她的勤劳和诚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人愿意和她合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顺城集的药市也越来越兴旺。
三姐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仅解决了家里的经济困难,还积攒了一些本钱。
她开始扩大自己的生意,租了一个小摊位,摆上了更多的药材。
她的生活也因为顺城集这个药市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