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七七哭了5(1 / 3)
七七的母亲身高155米,身材娇小却显得格外精干。
她长相清秀,五官端正,尤其是那双眼睛,透着温柔和善良。
她的嘴唇很薄,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和蔼可亲的神情。
她干活的时候手脚麻利,无论是家务活还是农活,都能做得井井有条。
她说话的语气总是很温和,从不急躁,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在七七的家里,二姐是家里的主心骨,母亲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觉得她能撑起这个家。
七七的父亲是个文艺人,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不太关注孩子们的需求。
他是一个典型的书生,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拿锄头,但他却有着一双巧手。
他会画画,画的山水画意境深远,人物画栩栩如生;他还会做木工,制作的家具精美绝伦。
他的工艺美术水平很高,常常能用简单的材料做出让人惊叹的作品。
他们家有一个将近一亩的大四合院,在当时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
四合院的门楼高大雄伟,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古朴典雅。
院子里还有一座二层小楼,站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院子,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七七的父亲不仅精通绘画和木工,还擅长书法,尤其是一手毛笔字写得行云流水、刚劲有力。
每逢春节临近,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而七七家的院子里更是热闹非凡。
从早到晚,半庄子的人都会带着红纸前来求父亲写春联。
父亲总是热情接待,他用自己亲手研磨的墨汁,认真地为乡亲们书写每一副春联。
他的字不仅好看,还充满了吉祥和祝福,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对新年的期待。
他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对于庙里的神像,他也总是义务书写对联,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他还热心地带领庄上的青年养鸡,传授他们养殖的技巧,帮助大家增加收入。
到了过年的时候,庄上四分之三的人都会来到七七家拜年,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都感激父亲的付出和帮助。
而七七的母亲则是一个非常讲究传统习俗的人。
她总是教导孩子们要尊重传统,注重礼节。
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会早早地叫醒孩子们,让他们先去拜祭茅厕神和春树神。
她相信这些神灵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新的一年里万事顺遂。
孩子们在母亲的带领下,恭敬地在茅厕和春树前磕头祈福,然后才开始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过后,母亲会端上热气腾腾的水饺,让孩子们给长辈们送去。
这些水饺分为荤素两种,荤的象征着富足,素的代表着清贫也能过好日子,寓意着无论生活如何,都能过得幸福美满。
长辈们接过水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母亲的用心。
等到孩子们给长辈们送完水饺后,母亲才会让他们坐下一起吃。
不过,她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在每个人的碗底都要留下三个水饺,寓意着“年年有余”
,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七七的家里,过年的时候分工明确,而七七的任务就是负责“外交”
——给长辈们送水饺。
每到年三十上午,家里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厨房里热气腾腾,母亲亲手包的水饺在锅里翻滚,香气四溢。
七七早早地起床,穿上了崭新的衣服,把头梳得整整齐齐,准备开始她的“外交使命”
。
母亲从锅里捞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又从蒸笼里拿了两个白面馒头,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干净的盘子里,递给七七。
七七接过盘子,心里充满了使命感和自豪感。
她小心翼翼地端着盘子,沿着熟悉的小路,穿过村庄,来到长辈们的家里。
每到一家,七七都会恭敬地敲门,然后大声地说:“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俺妈问您好!”
长辈们听到七七的声音,脸上都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纷纷打开门迎接她。
看到七七端着的水饺和馒头,长辈们总是很高兴,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七七进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递给她,笑着说:“来,吃糖,甜甜蜜蜜过大年!”
七七接过糖,心里甜滋滋的,然后礼貌地回应:“谢谢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祝您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送完水饺后,七七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她还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街上逛逛,互相比较新衣服。
孩子们都穿上了过年的新衣,个个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他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的衣服,讨论着谁的衣服颜色更鲜艳,谁的款式更好看。
接着,他们会比谁收到的压岁钱更多,谁家的糖更甜,谁家的花生和瓜子更好吃。
七七总是很认真地参与其中,她会仔细地品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