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因果浮现惊变生(1 / 2)
暮色笼罩下的汴京城,华灯初上,街市间依旧人流如织。酒楼茶肆中传出隐约的丝竹声,小贩的叫卖声在巷弄间回荡,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祥和。
然而,神识时时笼罩着汴京每一寸角落的王星,却敏锐地感知到这平静表象之下,正在酝酿着更加可怕的风暴。
蔡府书房内,烛火摇曳。王星看似在翻阅账册,实则心神早已融入笼罩全城的神识网络。各种隐晦而强大的气息在暗处交汇,神念的碰撞虽无声无息,却充满了试探与算计。
他就像一位耐心的渔夫,静静地等待着这场必然到来的风波,以期能在混乱中窥见更多真相。至于他的另外一个马甲\"文轩\",则被彻底雪藏,此时再出来活动,无异于自投罗网,成为众矢之的。
窗外,一轮明月悄然爬上枝头,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的假山池水上。本来,王星预估打破眼下平静的契机,可能是某个颇具影响力的中大型势力正式高调入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子嗣、门徒意外被杀引发复仇,再或是因某位美貌女修引得几位背景深厚的公子哥争风吃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事件的起因大多离不开这些套路。
这一段时日,他几乎将大半心神都沉浸在对汴京城的监控之中,借助强大无匹的神识,虽不敢说对城中数百万生灵了如指掌,但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情况、能量波动乃至部分心思活动,他都大致有所了解。
从高高在上的修士、官员,到为生活奔波的贩夫走卒、普通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感知的海洋。
说是悟道也好,聊以慰藉也罢,有时候王星也忍不住将一丝心神代入到那些普通百姓的生活片段之中。
他会\"看\"到清晨炊烟升起时,母亲呼唤贪睡孩儿起床的温馨;会\"听\"到市集上小贩为了一文钱与顾客争得面红耳赤的鲜活;会\"感\"受到书生寒窗苦读的寂寞,工匠专注技艺的执着,农夫面对丰收的喜悦……
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经历,虽未能让他的修为境界有立竿见影的提升,却如同春雨润物般,悄然滋养着他的心境,让他思维行事间少了几分修士常有的疏离与冷漠,多了几分圆融通透与人情味。
然而,就在这一天,一个\"人\"的突兀出现,却让他强大的神识猛地一颤,心中倏然而惊——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这个名字,对王星而言可谓如雷贯耳。以他覆盖全城的谨慎探查,按理说绝不应该遗漏如此有名的人物才对。
可偏偏直到此刻,关于林冲的一切信息,才如同被一只无形之手硬生生地塞进了他的感知范围,就好像此人及其相关的社会关系是凭空出现的一般。
王星立刻集中神识,仔细回溯探查,结果却显示,这林冲分明已在汴京生活了不少年头,他那端庄美丽的娘子张氏,那位开绣坊的老丈人张教头,以及家中的仆役,一个个都活生生地存在于汴京的因果脉络之中,过往的生活痕迹清晰可辨,绝非新近迁入。
王星心神一动,神识如网般迅速撒开,紧接着,更多熟悉的名字和身影浮现在他的感知中:倒拔垂杨柳的鲁达、卖友求荣的陆谦陆虞侯、乃至那位臭名昭着的高衙内……一个个都鲜活地登场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日常活动,瞬间变得清晰无比,仿佛原本就在那里,只是王星之前\"恰好\"没有注意到。
烛光下,王星的眉头微微蹙起。说来也有些搞笑,王星此刻顶着的身份\"高俊\",在被他取代之前,却是高俅高太尉府的旁系子弟,因家道中落且性格不甚讨喜,在族中备受排挤,堪称弃子。
但高俅那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也不知是看中了高俊哪一点,竟暗中在他体内种下了一道隐秘的禁制,还巧言令色地说服他潜入蔡府做个眼线。
不过,自从高俊进入蔡府,高俅从未联系过他,更未动用过那道禁制,仿佛忘了他这个人的存在。显然,这是把他当作一颗关键时刻才能动用的暗棋了。
当初王星刚取代高俊时,也曾因\"高俅\"这个名字而浮想联翩,特意仔细探查过这位殿帅府太尉。
高俅确实没有亲生儿子,但侄子倒是有好几个,且当时府中已有风声,说高太尉欲从几位侄辈中过继一子以继承香火家业,因此几位侄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异常激烈。当时那个原身\"高俊\",即便备受欺凌,内心深处也未尝没有过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当时一来这\"衙内\"的人选尚未确定,二来王星的神识扫遍汴京,压根没发现任何与\"梁山好汉\"相关的显着痕迹或强大气运牵连,他还以为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过是后人杜撰演绎出来的传奇,并未太放在心上,关注了一段时间后,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了。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人、这些事,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突兀\"地呈现出来。这种感觉,就好像他们原本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屏蔽或隐匿了,如今这股力量撤去,或者说是允许他们\"登台表演\"了;
又或者,是某种存在凭借无上神通,硬生生地将这些本不存在于此时间线或本被隐藏的\"故事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