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暗流深处的微光(1 / 2)

加入书签

王星此次以“文轩”的身份雷霆出击,在天狱组织的眼皮子底下掀起了一场迅疾而彻底的清洗风暴,基本上将他此前所探查到的、位于汴京及其周边区域的天狱明暗据点拔除殆尽。这场行动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悄然进行,如同夜枭掠过寂静的汴京城,只在各处留下淡淡的浩然正气余韵。

这番行动的效果立竿见影,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不仅激起了滔天巨浪,更搅动了水底深藏的淤泥。此刻,他静观其变,等待着对方的下一步动作。

晨曦微露,淡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王星所居的厢房内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独立窗前,望着蔡府庭院中渐次苏醒的景致——仆役们已经开始洒扫庭除,远处厨房升起袅袅炊烟,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然而王星的心中却是思绪万千。此次行动中获取的线索让他不禁浮想联翩。

"这天狱组织,幕后主导者莫非真是那位昔日的妖族太子、如今的佛门佛祖?其联合了那些退居北俱芦洲却心有不甘的妖族遗老遗少们共同搞出来的?"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难以遏制。

细细想来,倒也并非全无可能。纵观洪荒古史,上古旧事暂且不提,仅就他有所了解的,从大禹治水时兴风作浪的妖魔,到西游路上那些背景复杂、胆敢反天的妖王……妖族似乎从来都不是安分守己的族群,仿佛天生就带着一种不安于室的躁动,三天两头便会跳出来搅动一番风云,试图挑战现有的秩序。

"莫非是这天地间又将有未知的剧变发生,让这些蛰伏已久的家伙们,隐约看到了一丝可供利用的曙光,或是他们认为可以趁乱而起的契机?"王星暗自沉吟,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窗棂。

但另一个疑问随之浮上心头:若此事真是那位在背后推动,以这天狱如今展现出的规模和组织严密程度,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其触角已然深入人间王朝,谋划甚大。

这等规模的行动,天地间的那些真正大能者和诸多顶级势力,诸如天庭、地府、各大教派的核心高层,难道就真的没有丝毫觉察吗?

别的不说,火云洞中那些时刻关注人族气运、明察秋毫的先贤圣皇们,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吧?可为何他们至今都保持着沉默,没有任何明确的表态或干预,仿佛默许一般,任其在人间界搅风搅雨,侵蚀大宋根基?

有一瞬间,王星甚至强烈地想要直接前往大罗天玄都洞八景宫,求见师尊太上老君,或者至少传讯给大师兄玄都大法师,问个清楚明白。这个念头如此强烈,让他几乎要抬手掐诀。

至于师姐黎山老母,王星不由暗自摇头苦笑。师姐及其骊山道场的处境其实颇为微妙,某种程度上几乎算是被诸方大能有意无意地孤立的存在,恐怕她知道的内情还没有自己多呢!

不过王星仔细权衡之后,还是按捺住了这份冲动。自己此次私自入局,深入汴京调查天狱,虽未经过师尊和师兄的明确首肯,但以他们那等通天彻地的修为和洞察三界的眼光,对自己所作所为必然是知晓的。

他们既然选择了放任自流,让自己便宜行事而未加阻止或提醒,其背后定然有深意。或许是想借此观察事态的自然发展,看看这潭水究竟能浑到什么程度,又能冒出些什么东西;又或许,他们本身也受到某些无形的规则或誓约的限制,不能直接插手干预这等层面的事务。

毕竟,若是师尊那等存在直接下场出手,估计眼前这看似庞大的天狱组织,弹指间便会灰飞烟灭,根本翻不起任何浪花。但真到了那一步,恐怕也意味着事态已经严重到了引发天地大劫的程度,绝非幸事。

王星一直隐隐有一种感觉,地仙界的发展演变,与遥远故乡地星的历史进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难以言喻的联系。

似乎地星的历史演进速度更快,但每个王朝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地仙界的历史洪流,大体上是循着地星的历史脉络向前发展的,但却似是而非,产生了许多奇特的变异。

最明显的就是,在地星上,是彻底的王朝廷替,前朝消亡,后朝建立;而在地仙界,却更像是主政王朝依据"五行轮转"的规则进行更迭,前朝并不会彻底消亡,只要其皇室血脉未曾断绝,它们便依然以强大王朝的形式存在于地仙界的其他地域,与当前的主政王朝并存,甚至实力不容小觑。

"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王星提醒自己。地星的历史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绝不能完全套用在复杂万倍的地仙界。谁知道地仙界这盘大棋,会在哪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拐弯,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别的不说,王星认识的几位从地星飞升而来的前辈,如韩非、张良、霍去病、韩信、华佗、诸葛亮、李太白、李靖、李淳风、苏轼等,他们都是在地星修行圆满后,一步步飞升到地仙界的,可称"飞升者"。

但地仙界中,也确实存在着另一些他在地星历史上耳熟能详的着名人物,他们却是真真正正地在地仙界本土出生、成长,同样声名卓着,并且其人生轨迹与地星史上的同名者有着某种模糊而惊人的相似性……

这种现象有时会让王星产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