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故人相逢(1 / 2)

加入书签

孙悟空好奇心起,笑问:“如何负屈?快说于我听听。”

那和尚打量孙悟空一番,问道:“爷爷,不知您是哪方的和尚?

我瞧您有些面善,此问不敢在此奉告,请到荒山,具说苦楚。”

孙悟空眼睛一转,心道:既然有冤,为何畏畏缩缩不敢直言?其中有诈。

“呲!”

孙悟空龇牙咧嘴,唬得那群和尚胆颤魂飞。

“既有冤屈,为何不肯分说清楚?”

“爷爷莫恼!我等有苦难言。”

二人拉拉扯扯,说话间,自西边走来一个妇人,臂弯里挎着竹篮,手里牵着孩子。

那孩子约摸八九岁的模样,见到孙悟空不肯走,笑嘻嘻叫道:“姨母,这里有只猴子。”

“你这娃娃,半分规矩也不懂,那分明是位长老。”

孙悟空循声望去,却见太素牵着红孩儿,笑嘻嘻的看着他。

“长老。”红孩儿双手合十,行了一礼,笑道:“我知晓金光寺的和尚有何冤屈。”

“哦?”孙悟空急切说道:“还请小施主细细道来。”

那和尚神色焦急,叫道:“不可说。”

哪吒斜了他一眼,骂道:“嘴长在小爷脸上,难道小爷还要看你脸色行事?”

“哼。”太素冷哼一声,出言责备:“你这和尚好生霸道,只许尔等犯错,却不许我等说。

金光寺那点儿破事,祭赛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能拦住我们两个,还能堵住悠悠众口?”

和尚听罢此言泄了气,蔫头耷脑的跪在地上,时不时抬袖抹泪。

哪吒看向孙悟空,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城中有座金光寺,寺中有座宝塔。

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万里能见,四国同瞻。

三年前,孟秋朔月,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悲伤。

众公卿上奏国主,国主请道士打蘸,着和尚看经,方知金光寺黄金宝塔污了。”

陈玄奘翻身下马,近前问道:“一座塔罢了,便是污了又能如何?”

红孩儿见是唐僧,悄悄藏到太素身后,不敢让唐僧瞧见他真容。

“长老,您有所不知。因宝塔放光之故,四夷年年进贡。如今宝塔污了,这两年他们不肯朝贡。”

众和尚哭成泪人,有那胆大的,借着哭声遮掩,将其中内情和盘托出。

“众臣进谏,诬陷我寺中僧人偷走塔上宝贝。所以无祥云瑞霭,致使外邦不朝。

昏君听信谗言,着那些赃官,将我等拿了去严刑拷打。寺中老僧扛不住酷刑,早已一命归西。如今只剩我们这些小和尚,苟延残喘。”

陈玄奘得知内情,悲从中来。抬手拭泪,忽觉衣衫一紧。低头看去,却是那和尚抱住他的腿。

“爷爷,若是我等盗宝,得手之后便会逃的不见踪影。岂会留在寺中,等官兵来拿?”

陈玄奘点头叹道:“此事暗昧难明,一来是朝廷失政,二则是汝等有灾。”

猪八戒牵着白龙马,凑到陈玄奘身旁,低声提醒:“师傅,您不能听他的一面之词,万一这和尚说谎呢?”

“爷爷明鉴,我若说谎,必遭天谴。”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陈玄奘感叹道:“明日我等进宫面君,倒换关文。尔等的冤屈,贫僧自会寻机会奏明国君。”

众僧闻言收起眼泪,眼巴巴望着陈玄奘,模样虔诚,似在拜菩萨。

“贫僧离开长安时,在法门寺立愿: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敢问金光寺在何处?还请几位为我等领路。”

“长老,您随我来。”

师徒四人并一马,跟着那和尚向金光寺行去。

哪吒踮起脚尖,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低声问:“姨母,我们要跟上去吗?”

“不必。”太素嘴角含笑,低声说:“我带你去见一位故友。”

“故友?是谁?厉害吗?”

“你见了她便知。”

二人出街入巷,待到无人之地,踏祥云向西北方向行去。

不多时,眼前出现一片山脉,太素按落云头。红孩儿垂首看去,却见一处深潭。

抬头见一块石碣,红孩儿轻声念道:“乱石山碧波潭。”

太素抬手拽住红孩儿,低声说:“红孩儿,莫要乱跑。”

红孩儿歪着头,神色不悦,问道:“姨母,您那位故友,不会是万圣公主吧?

那万圣公主作恶多端,您同她交好,也不怕她在背后捅您一刀?您还是远着她些吧!”

“连你都知道万圣公主绝非善类,我岂会看不透她?我的故友不是她,走吧!”

太素抬起脚,忽听两声闷响,水花四溅,潭边多了两道身影。

循声望去,原是两个妖怪。一个暴腮乌甲,尖嘴利牙;一个滑皮大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