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没人喊万岁但每户灶台上都摆着个小泥人(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官立火神像前香火骤冷,门可罗雀。

李承乾听闻“泥人抢香火”

之事,并未表现出任何情绪。

他只是淡淡地命人取来当年在东宫用过的旧砚,磨墨挥毫,亲手书写了一道榜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火无私照,何须塑我形?若念恩义,不如教一人。”

写完后,他命人誊抄千份,随民生司的公文,下到最基层的村社。

同时,他还下了一道诏令,废止一切官方的火神祭祀,原预算全部转为“童师津贴”

,凡十六岁以下传授技艺者,每月可领半石米、三斤炭。

柳奭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捧着诏书,脸色惨白,手中的“圣火节”

草案,无力地滑落到尘埃之中。

李承乾看着他,眼神平静如水:“柳大人,朕知道你忠君爱国,但有些事情,不是靠烧香拜佛就能解决的。

百姓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灵,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暖。”

柳奭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李承乾转过身,望着窗外那棵已经抽出新芽的柳树,喃喃自语:“火种已播,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但愿,这火不会烧到朕自己身上……”

一阵风吹过,吹落了几片柳絮,飘飘扬扬地落在了地上。

李承乾伸出手,接住一片柳絮,轻轻地放在掌心。

他凝视着这轻盈的生命,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这盘棋,他已经下了大半,接下来,就看它会走向何方了……

贺兰楚走了进来,轻声问道:“殿下,今年的春耕大典,您看……”

李承乾抬起头,打断了她的话:“春耕大典的事,交给礼部去办吧,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没有说是什么事情,只是眼神深邃地望向远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长安街头也冒出了新风景——一群背着小号工具包的半大小子,穿梭于坊间巷陌,挨家挨户地吆喝着:“修灶咯!

修灶咯!

专业疏通烟道,解决疑难杂症!”

这些娃娃兵,个个衣角都绣着一行醒目的小字:“六郎团”

那架势,活脱脱一支“炉灶特战队”

这天,东市王老员外家,迎来了一位“小火导”

老仆好奇地打量着这机灵劲儿十足的小家伙,忍不住问道:“我说,你这‘六郎团’是啥来头?你们真见过沈六郎?”

小火导麻利地爬上灶台,一边检查烟道,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沈六郎?没见过,但他教俺们写字的时候说了——‘别怕大人不懂,你做出来,他们就会跟着做。

’”

话音刚落,只见王员外家厨房的烟囱里,飘出一缕笔直的青烟,像一条听话的丝带,直冲云霄。

那画面,简直是“科技改变生活”

的最佳代言!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李承乾正亲手将最后一册《民生志》封存入库。

这套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志书,详细记录了大唐各地的民生现状、技术革新以及未来的展方向,堪称一部“大唐可持续展纲要”

窗外,传来一阵稚嫩的歌声,虽然跑调跑得厉害,但却充满了希望:

“不是天雷劈下来,

是我们一寸一寸,

把火种搬进了门。”

李承乾缓缓闭上双眼,嘴角微微扬起,仿佛听见了未来燃烧的声音。

那是希望的火苗,那是科技的引擎,那是大唐崛起的最强音!

他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大唐都将沐浴在温暖的炉火之中,每一个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感觉,倍儿爽!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