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章 潮信不渡人只送灰还乡(2 / 3)
,但笔迹却让韦绶觉得有些熟悉。
“这……这好像是媚娘早年的字迹!”
韦绶的心中一动。
她和武媚娘相识多年,对她的字迹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难道,这些东西是武媚娘留下的?
她为什么要留下这些东西?
她现在又在哪里?
韦绶犹豫了一下,决定把这件事告诉李承乾。
“殿下,臣妾现了一些东西,可能和武媚娘有关。”
韦绶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承乾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淡淡地问道:“什么东西?”
韦绶把粗陶罐和纸条递给李承乾,然后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他。
李承乾接过纸条,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又闻了闻罐子里的海菜和草药粉。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若真是她所留,便让它留在民间吧。”
“殿下?”
韦绶有些不解。
“一药救一人,百言乱天下。”
李承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韦绶明白了。
殿下是不想让这件事引起太大的风波。
毕竟,武媚娘的身份太过敏感,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很可能会引一场政治风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除夕夜“共灶节”
的前夕。
广州城里张灯结彩,到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就在这热闹喜庆的气氛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广州城的平静。
“走水啦!
走水啦!”
一阵阵惊恐的呼喊声,响彻夜空。
城外的一座炭料仓,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势很大,很快就蔓延开来,将半座炭料仓都吞噬了。
飞骑军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了现场。
薛仁贵一马当先,冲进了火场。
他要尽快找到火源,控制住火势,避免更大的损失。
然而,当他冲到火场中央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只见一个蒙面女子,正站在火场中央,手持一截断裂的玉簪,指向天际。
她口中念念有词,吟诵着一些听不懂的经文残句。
“妖女!
休得猖狂!”
薛仁贵怒喝一声,就要上前擒住她。
然而,就在他即将抓住那女子的时候,却被身后的裴行俭一把拉住了。
“薛将军,且慢!”
裴行俭沉声说道。
“裴大人,你这是何意?”
薛仁贵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看这火。”
裴行俭指着燃烧的火焰说道,“此火无毒焰,无人祭,不过是执念焚身。”
薛仁贵仔细一看,果然现这火焰虽然燃烧得很猛烈,但却没有散出任何有害的气体。
而且,这火焰似乎并没有任何蔓延的趋势,只是在原地燃烧着。
“这……”
薛仁贵有些疑惑地看向裴行俭。
“她只是被自己的执念所困,才会做出这种事情。”
裴行俭叹了口气说道,“不必伤她。”
第二天,飞骑军查明了那名女子的身份。
她原来是静火教一名祭司的妹妹。
因为哥哥在之前的动乱中死去,她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精神失常,最终被送入了疗养院。
看来,她这次是偷偷跑出来,想要为哥哥报仇。
望着那被烧成一片废墟的炭料仓,李承乾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场大火,真的是意外吗?
还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他总觉得,有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而他,似乎已经身处漩涡之中。
李承乾沉默良久,吩咐道:“命人绘制《岭南风土图志》,特辟‘虚火录’一卷……”
“殿下圣明!”
苏敬由衷赞叹,心说这太子殿下,果然是深不可测。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他心里清楚,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得疏导。
与其让那些人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圣火”
,不如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搞钱……哦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大唐上!
于是,在李承乾的授意下,《岭南风土图志》开始紧锣密鼓地编纂。
这本图志,不仅要记录岭南的风土人情,更要辟出一卷“虚火录”
,专门收录那些关于武媚娘的传说、谣言,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异象。
李承乾想的很明白,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更离谱的谣言!
图志的末页,李承乾亲笔题写了两行字:“信者自困,疑者自明。
治世不在破妄,而在立真。”
意思是说,沉迷于虚假信仰的人,终将被其所困;只有保持怀疑的态度,才能看清真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