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火尽灰燃种在人心(2 / 2)
工部的匠队,冒雨前往渭南救灾。
“殿下,万万不可啊!”
大臣们苦苦哀求,想要阻止李承乾,但李承乾心意已决,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当天下午,李承乾便率领着数百名火影卫和工匠,顶着倾盆大雨,赶往渭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路上,道路泥泞不堪,行进十分困难。
但李承乾却丝毫没有退缩,他身先士卒,带领着队伍,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
经过一夜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赶到了渭南。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原本美丽的田园风光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汪洋。
洪水淹没了房屋和田地,无数百姓被困在水中,出绝望的呼救声。
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展开救援。
他亲自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指挥工匠们搭建浮桥,将受困的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为了防止百姓受冻,李承乾又命人将最后一批干燥的蜂窝煤优先供给老弱妇孺取暖。
经过一夜的奋战,黎明时分,所有的灾民终于被成功救出。
劫后余生的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跪倒在地,朝着李承乾磕头。
“殿下,您真是青天再世啊!”
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说道,
李承乾连忙扶起老者,语气温和地说道:“老人家,快起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而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十万窑工一炉一炉烧出来的。”
李承乾知道,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赢得民心,为了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要让百姓们知道,他这个太子,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家人。
“殿下真的是一个好人啊!”
捷报传回长安,全城欢腾,人们纷纷称赞李承乾的仁义。
然而,就在这喜悦的气氛中,洛阳尼庵却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武媚娘闭门绝食……
捷报传回长安,举国欢庆,仿佛整个大唐都洋溢着“李承乾风格”
的喜悦。
然而,就在这一片欢腾的时刻,洛阳尼庵却传来一则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消息:武媚娘闭门绝食了!
对外宣称要以自己的身体祭奠“天下愚笨之人”
,简直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你为何还要尝试”
。
可现实却是,百姓的反应只能用“嗯……”
来形容,街头巷尾,孩子们唱着新编的童谣:“莫拜火里仙,要看岸边人;哪个暖你屋?哪个渡你身?”
童谣一传开,直接给武媚娘的“殉道”
计划来了个釜底抽薪。
裴行俭那张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玩味的神情,低声禀报:“殿下,她点燃的最后一把火,没人愿意接。”
这场景,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李承乾站在渭南堤岸,迎着晨光,望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火从来不在天上……从第一块炭点亮人间开始,它就属于扛柴的人。”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走吧,该去看看那些真正‘扛柴’的人了。”
远处,一面绘着蓝色火焰的灯笼旗在风中烈烈展开,像极了一簇在绝望中,依旧选择温暖人间的,不灭的焰心。
李承乾转身,朝着河工营帐走去,那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