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假血埋渊真火归来(1 / 2)

加入书签

夜幕低垂,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拂过王玄策棱角分明的脸庞。

他猫着腰,像一只幽灵般穿梭在祭坛外围。

四周的静火教徒们神情肃穆,手持火把,将祭坛照得如同白昼。

王玄策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浓烈香火味,以及信徒们身上散出的那种狂热而又愚昧的气息。

“呸,真是一群被洗脑的蠢货。”

他心中暗骂一声,脚下却不敢有丝毫停顿。

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精妙的伪装技巧,王玄策成功避开了所有守卫,摸到了祭坛的地基处。

这里是整个岛屿的中心,也是静火教徒们眼中最为神圣的地方。

王玄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玉匣。

这便是李承乾精心准备的“假龙漦”

,一件足以颠覆整个静火教信仰的秘密武器。

玉匣入手冰凉,带着一种古朴的质感。

王玄策小心翼翼地打开油布,只见匣内盛放着一些朱砂、鹿血,以及少量的放射性石粉。

这些石粉是从遥远的西域死谷中取得,具有微弱的辐射性,在黑暗中能够出淡淡的荧光。

为了让这个“天赐凭证”

更具说服力,李承乾还特意命人将玉匣做旧,使其看起来像是埋藏了数百年的古物。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在这些细节上的考究,简直到了令人指的地步。

王玄策不敢怠慢,立刻开始挖掘。

他用匕一点点地撬开地面的石板,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情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后背也被冷汗浸透。

终于,一个足以容纳玉匣的坑洞出现在眼前。

王玄策将玉匣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然后用泥土将周围填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特意在周围撒上了一些能够吸引蛇虫的药粉。

“太子殿下说了,要让这些静火教徒们相信,这里是真正的‘灵地’。”

王玄策一边撒着药粉,一边低声喃喃自语。

做完这一切,王玄策长舒一口气,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泥土。

他再次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便准备悄然撤离。

临行前回一瞥,他望着那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诡异的祭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一局,是太子与天争命!”

数日后,一个“偶然”

挖井的工匠,在祭坛附近现了一个古老的玉匣。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静火教内部炸开了锅。

静火教的高层们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玉匣查验。

当他们看到匣内的朱砂、鹿血,以及那出淡淡荧光的石粉时,顿时欣喜若狂,认定这是“天赐凭证”

,是静火教“圣母降临”

的铁证!

“这是天意啊!

这是昆吾圣母显灵了!”

“我早就说过,我们静火教才是正统!

那些所谓的‘正道’,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

“有了这个‘天赐凭证’,我们静火教一定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静火教的高层们兴奋地手舞足蹈,仿佛已经看到了静火教一统天下的美好未来。

为了庆祝这个“天赐良机”

,他们决定提前举行“登基大典”

,正式宣告静火教的复兴。

远在洛阳的武媚娘得知此事后,也是欣喜若狂。

她亲自提笔批示:“焚香三月,告慰昆吾列祖。”

在她的眼中,这个“天赐凭证”

不仅是静火教复兴的希望,更是她登上权力巅峰的垫脚石。

长安,东宫。

李承乾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封来自倭岛的密报。

他看完密报上的内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让她好好演,台下观众越多越好。”

李承乾放下密报,淡淡地说道。

与此同时,三百名飞骑军精锐,在薛仁贵的率领下,化装成商贾和渔民,分批登上倭岛。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祭坛附近的礁石区,等待着李承乾的指令。

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李承乾还亲自制定了一份名为“三熄令”

的作战计划。

“第一,切断岛上淡水蒸馏炉的燃料供应;第二,焚毁备用蜂窝炭仓库;第三,在风向上风口点燃特制浓烟弹(含苦杏仁气味),模拟‘毒瘴降临’。”

李承乾深知,想要彻底摧毁静火教的信仰,就必须让他们陷入绝望和恐慌。

而这“三熄令”

,就是他为静火教徒们精心准备的“绝望套餐”

三天后,倭岛陷入了一片混乱。

由于燃料断供,岛上的淡水蒸馏炉停止了运转,居民们开始面临饮水危机。

紧接着,备用蜂窝炭仓库突然起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