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南风未动火种先燃(1 / 2)

加入书签

“传朕口谕,就说让裴行俭去一趟岭南。”

李承乾”

信使领命而去,李承乾独自站在书房,望着舆图上模糊的南方轮廓,心中思绪翻涌。

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长安,西市。

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叫卖声、嬉笑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片喧闹的交响曲。

韦绶穿梭于人群之中,一身利落的商贾打扮,丝毫看不出曾经是那个在白袍宣讲团里慷慨激昂的女子。

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仔细地核对着每一笔交易。

最近西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几家曾经隶属于贺兰氏的钱庄,虽然早已停业,但韦绶却现,它们的旧有银票,竟然还在江南一带流通!

“这不对劲。”

韦绶秀眉微蹙,合上账本。

贺兰氏倒台后,他们的产业早就被查封充公,这些旧银票,理应作废才对。

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这些银票的兑付地点,竟然都集中在江南新建的“慈光庵”

、“净心院”

等尼寺之中。

“慈光庵?净心院?好端端的尼姑庵,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韦绶心中疑惑,她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立刻将收集到的银票样本,送到工部进行化验。

“韦娘子,你送来的这些纸张,的确有些古怪。”

工部的官员仔细检查后,说道,“这纸张里面,掺杂了昆吾山谷特有的赤矾灰。”

昆吾山谷?

韦绶心中一惊。

那可是朝廷严令禁止开采的矿区,赤矾灰更是重要的军用物资,怎么会出现在银票的制造过程中?

“多谢大人。”

韦绶收好银票样本,快步走出工部。

她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太子殿下。

东宫,书房。

李承乾看着韦绶送来的银票样本和工部的化验结果,脸色阴沉得可怕。

“殿下,这些尼姑庵,恐怕有问题。”

韦绶沉声说道,“她们很有可能在利用这些伪造的银票,进行非法活动。”

李承乾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地图,他的手指在长江水道上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岭南一带。

“她们用佛门收容流民,再以伪钞换真粮……”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冰冷,“这不是传教,是建国。”

好一个武媚娘,好一招瞒天过海!

李承乾她利用宗教作为掩护,暗中展自己的势力,如果不是韦绶及时现,恐怕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韦绶问道。

“既然她们想玩,那朕就陪她们好好玩玩。”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韦绶,朕命你牵头成立‘蓝焰商会’。”

“蓝焰商会?”

韦绶有些疑惑。

“联合长安三十七家正经商户,起‘信物联保制’。”

李承乾解释道,“凡是使用新炭的百姓,都可以凭借蓝灯笼,换取商会行的信用凭证,这信用凭证,可以在南方八州通用。”

“殿下高明!”

韦绶顿时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

这是要釜底抽薪,直接断了那些伪钞的财路啊!

“记住,要尽快行动。”

李承乾沉声说道,“朕要让她们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商业运作。”

岭南,韶州。

裴行俭伪装成一名药材商人,风尘仆仆地赶到这里。

他奉李承乾之命,前来调查“曌”

字铜印背后的秘密。

韶州地处偏远,民风彪悍,向来是鱼龙混杂之地。

经过多方打听,裴行俭终于找到了一个可疑的地方——明心讲舍。

这是一家专门招收女冠的,表面上是研究道学,实则戒备森严,闲人免进。

裴行俭费尽心思,才yдaл0cb混入其中。

他现,这里的学员,每日晨修并非诵经,而是研习《炭理辑要》残卷与《五金志》摘录。

“这群女冠,不好好念经,研究这些东西做什么?”

裴行俭心中疑惑,他悄悄地观察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他竟然现,这些女冠竟然在用蜂窝炭加热特制陶炉,提取金属粉末!

“她们在炼金?”

裴行俭心中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为了查明真相,裴行俭冒险潜入讲舍的地窖。

他现,这里竟然藏有一具铜铸星盘,其结构竟然与袁天罡私藏的浑天仪图纸高度相似!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裴行俭彻底震惊了。

这群女冠,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们研究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目的?

他不敢再耽搁,立刻将自己掌握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送回长安。

长安,尚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