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香灰落尽龙椅生尘(1 / 2)

加入书签

香灰落尽,龙椅生尘。

诏书颁布的第二天,长安城的天空格外晴朗,万里无云,仿佛预示着什么新的开始。

然而,李承乾却并没有像百官预料的那样,一大早就屁颠屁颠地跑到太极殿去谢恩,上演一出“父慈子孝”

的戏码。

开玩笑,哥们儿现在可是手握大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哪有空陪李二那个老头子演戏?

此刻,李承乾已经站在了火政堂那熊熊燃烧的炉火前,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殿下,时辰已到!”

薛仁贵身披铠甲,站在一旁,声音洪亮如钟。

李承乾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硫磺味儿,这就是权力的味道啊!

“开搞!”

李承乾大手一挥,豪气干云。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整个火政堂都开始运转起来。

农工署的官员忙着整理各地水利工程的报告,准备督修水渠,引水灌溉;

疫医署的医官们则围在一起,开始编撰《火疗方略》,试图用火焰的力量对抗瘟疫;而火政署的官员们则埋头苦干,核定全国的炉火图谱,确保每一座火炉都能挥最大的作用。

李承乾背着手,在各个部门之间巡视,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指点几句。

“徐惠!”

李承乾喊了一声。

“殿下,奴婢在。”

徐惠款款走来,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知性的美。

“《火政十六条》拟的怎么样了?”

李承乾问道。

“已经拟好了,请殿下过目。”

徐惠将一份奏折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

《火政十六条》的内容很简单,主要就是明确了各级官员在火政方面的职责,以及对违反火令的惩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凡州县长官怠慢火令者,百姓可联名上控至东宫。”

“好!

就按这个办!”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立刻颁布下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东宫是他们的靠山!”

《火政十六条》颁布之后,立刻在地方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胥吏们,顿时感觉头上悬了一把利剑,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而那些饱受欺压的百姓们,则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纷纷跑到飞骑军的驿道旁,焚香告状,状告那些贪官污吏。

一时间,整个大唐都沸腾了。

就在李承乾忙着推行火政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没闲着。

政事堂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长孙无忌坐在位,脸色铁青地看着下面的三省官员。

“诸位,太子监国,未奉明诏,不合祖制!

此事关系到社稷安危,不得不慎重啊!”

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仆射大人所言极是。”

底下的官员们纷纷附和。

“我提议,立刻上书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

长孙无忌说道。

然而,就在众官员准备联名上书的时候,兵部郎中崔知温突然站了出来。

“仆射大人,下官有话要说!”

崔知温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

“崔郎中,你有什么话要说?”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问道。

“仆射大人,今岁旱蝗频仍,疫气潜动,若非太子殿下设火炉赈药、通炭济民,关中早已饥殍遍野。

仆射大人高坐庙堂,可知三十七州百姓皆呼‘东宫火暖’?”

崔知温义正辞严地说道。

此言一出,政事堂内一片哗然。

紧接着,户部和工部的十余名中层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崔知温的观点。

“是啊,仆射大人,太子殿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啊!”

“我们不能恩将仇报啊!”

“请仆射大人三思!”

看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官员们,长孙无忌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他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收买了这么多的人心。

“好!

好!

好!”

长孙无忌连说了三个“好”

字,然后拂袖而去。

政事堂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掖庭深处,一场阴谋也在悄悄地酝酿着。

冷宫偏殿内,王德用正低声地和五名旧日宫中掌印宦官商议着什么。

“诸位,如今太子殿下权倾朝野,陛下形同虚设。

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

王德用压低声音说道。

“王监,您有什么打算?”

一名老太监问道。

“我们必须重启‘天子亲政’的仪典,让陛下重新掌握大权!”

王德用

“可是,这谈何容易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