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灰落紫宸殿(2 / 3)

加入书签

!”

房遗爱也站出来附议道:“尚书大人所言极是。

这些农书残卷,都是国之重器,若能将其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必能造福天下百姓。

臣以为,此事可行!”

杜楚客也站出来说道:“农为国本,太子殿下深明此理。

重修东宫农政书阁,乃是立国之本,臣附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群臣纷纷附议,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赞扬之声。

与此同时,冷宫之中,徐惠正默默地清理着火场。

她小心翼翼地扒开废墟,寻找着一切有用的东西。

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一个烧焦的木箱残骸上。

这个木箱,原本是用来存放东宫印玺的,如今已经烧得面目全非。

徐惠轻轻地拿起木箱残骸,现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东西取出,擦去上面的灰尘,现竟然是一个印泥盒。

虽然外壳已经焦黑,但里面的印泥,竟然还保存完好!

徐惠心中一动,她将印泥盒藏于袖中,离开了火场。

夜半时分,徐惠悄悄地潜入冷宫的佛堂,她关上房门,点燃一盏油灯,从袖中取出那个印泥盒。

她用唾液调和着残存的印泥,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泛黄的黄绢。

这块黄绢,是她从一件旧衣服上剪下来的,原本是用来擦拭灰尘的,但现在,它却有了更重要的用途。

徐惠小心翼翼地将印泥涂抹在黄绢之上,然后,将一个刻有“监国承乾”

四字的印章,用力地盖在了黄绢之上。

“监国承乾”

四个字,清晰地印在了黄绢之上,散着一股庄严而神圣的气息。

徐惠将黄绢缝入为太妃抄写的《心经》封底

第二日,孙思邈入宫为太妃诊脉。

诊脉完毕之后,他从书案上拿起那本《心经》,对着太妃说道:“太妃娘娘,老臣观您近日心绪不宁,不妨多诵读几遍这本经书,以静心凝神。”

太妃点了点头,将《心经》递给孙思邈,说道:“有劳孙御医费心了。”

孙思邈接过《心经》,不动声色地将其放入药箱之中,然后,告辞离开了冷宫。

回到太医院,孙思邈迫不及待地打开药箱,取出那本《心经》。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经书的封底,只见上面赫然印着“监国承乾”

四个大字!

孙思邈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连忙将经书收好,然后,快步走向皇宫。

紫宸殿内,李二正批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孙思邈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李二抬起头,揉了揉眉心,说道:“宣。”

孙思邈走进大殿,跪倒在地,沉声道:“陛下,今陇右疫势蔓延,民不聊生,老臣恳请陛下,准许太子殿下前往陇右,主持抗疫大局!”

“放肆!”

李二勃然大怒,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太子乃是戴罪之身,岂能让他擅离潼关?”

孙思邈没有丝毫畏惧,他抬起头,直视着李二的眼睛,说道:“陛下,如今陇右百姓,对太子殿下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只有太子殿下才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说,要以火犁炉火熬药,民间称‘非承乾监制之炉,药不灵’。

百姓已立牌位,日日焚香。”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那本《心经》,双手呈上。

“陛下请看,此经出自冷宫,太妃亲诵,印文天成,非人伪造。

陛下若再拒太子出面,恐民心尽失,疫不可控啊!”

李二接过《心经》,翻开封底,只见“监国承乾”

四个大字,清晰地印在黄绢之上。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这……”

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

孙思邈见状,连忙说道:“陛下,事到如今,已经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了。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二沉默了,他看着手中的《心经》,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孙思邈,心中充满了矛盾。

可是,他真的要放太子离开潼关吗?

那个曾经让他失望透顶的儿子,真的能担当起这份重任吗?

他犹豫了,迷茫了,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最终,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长叹一口气。

“此事……容朕再想想……”

孙思邈闻言,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他知道,李二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叩,然后,起身告退。

离开紫宸殿,孙思邈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心想,这大唐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

李二独自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