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雪压断了脊梁骨(2 / 2)

加入书签

考这个?”

“若真能救人……老夫愿撕了《春秋》来记这法子。”

一名老学究颤声说道。

井陉县衙。

县令郑元礼正襟危坐,看着手中的一份州府的命令,脸色阴晴不定。

“查封非法讲院?这……”

他喃喃自语,犹豫不决。

他是个小吏出身,谨小慎微,一向不敢得罪上峰。

可是,他又听说,那个所谓的“非法讲院”

,正在教百姓种地,传授技术。

“罢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郑元礼叹了口气,穿上官服,带着一队衙役,踏着厚厚的积雪,向龙骨洼走去。

当他们来到龙骨洼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残破的雪棚里,人们紧紧地抱着麦苗,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病弱的人,用艾草熏着肺,希望能缓解一下痛苦。

死去的人,被埋在田里,化作滋养麦苗的肥料。

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

郑元礼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想下令拆棚,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这时,柳氏走了过来,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跪在地上,递给郑元礼。

“县令大人,请尝一口——这是用‘抗毒引种法’熬的麦浆,能活将死之人。”

郑元礼迟疑了一下,没有伸手去接。

一个衙役抢过麦浆,一口喝了下去。

片刻之后,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一口黑色的痰,然后,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感觉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郑元礼的脸色剧变,他回过头,看着身后瑟瑟抖的衙役们,最终,挥了挥手。

“封……封个名册,报上去就说——已毁。”

雪夜,龙骨洼依旧被大雪覆盖。

李承乾站在雪棚外,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眼神深邃而坚定。

他转过身,走进雪棚,走到柳氏面前,轻声说道:“我要走了。”

柳氏抬起头,看着他,

“先生,你要去哪里?”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泥哨,递给柳氏。

“好好守着这里……记住,雪停之后,立刻翻地,施肥……还有,告诉孩子们,不要忘了我教给他们的东西。”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雪棚,消失在茫茫的雪夜之中。

柳氏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泥哨,望着李承乾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先生,你要去哪里……”

好的,保证完成任务!

给你安排一段荡气回肠的北上之路!

李承乾没给柳氏更多解释的时间,身影便隐没于漫天风雪之中。

他深知,这片土地需要希望,更需要有人去点燃希望的火种。

而他,必须走了。

朔风凛冽,吹得人脸生疼。

李承乾一路向北,脚下的路被积雪覆盖,分不清方向。

他凭着记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

雁门关外,长城蜿蜒如龙,横卧在冰天雪地之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却只剩一片肃杀。

李承乾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最后一张《粪肥方》竹签,这是他亲手制作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

他将竹签插在关隘的风口,任凭寒风吹拂,使其在风中猎猎作响。

接着,他走到烽火台内,用炭笔在斑驳的墙壁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八个字:“七院连脉,风起于北”

字迹遒劲有力,仿佛要穿透这厚重的历史。

写完,李承乾放下炭笔,长舒一口气,感觉整个人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沉闷的马蹄声。

李承乾猛然回头,只见一队飞骑军,正自茫茫雪幕中缓缓浮现。

为一人,身形挺拔,却未着甲胄,正是薛仁贵。

两人遥遥对视,任凭雪花落在肩头,积了厚厚一层。

时间仿佛凝固,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良久,薛仁贵才低声道:“殿下,代州刺史已奉密旨,要掘‘陈野’祖坟……他们查到了您三年前微服巡田的踪迹。”

李承乾闻言,非但没有惊慌,反而抚着冰冷的墙壁,轻声笑了出来。

“那便让他们挖……”

他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坟里埋的不是尸,是火种。”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