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麦子熟了人却往北走(2 / 3)

加入书签

简易的“密植图”

“你们看看,这就是‘陈野先生’教的密植法。

用这种方法种麦子,产量能翻好几倍!”

她指着图,详细地讲解着密植法的原理和方法。

宫婢们听得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媚娘姐姐,这种方法真的能让麦子多活一茬吗?”

一个宫婢问道。

“当然是真的!

我亲眼见过!”

武媚娘肯定地回答。

“那…那真是太好了!

我们家乡每年都有人饿死,如果能用这种方法种地,就不会有人再饿死了!”

另一个宫婢说着,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武媚娘叹了口气,说道:“可是,朝廷说了,女子不能管田契,不能进技院。

就算我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又能怎么样呢?”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宫婢们都感到很绝望。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冷声道:“既然朝廷不让我们做,那我们就逼它改!

明天,我们就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允许女子学习农科!”

第二天,十六名宫婢联名上了一封《田科请愿书》,并在信中附上了三枚金灿灿的麦穗,还在上面题了一句话:“此物养人,何分男女?”

早朝之上,崔知温慷慨激昂地宣读了孙思邈的奏疏。

“圣上!

臣以为,农科乃国之根本,万万不可轻忽!

臣恳请圣上采纳孙思邈的建议,将‘女子可试农科职’并入《工科试章程》修订案!”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荒唐!

简直是荒唐!

妇人种田,礼崩乐坏!

崔知温,你是不是疯了?”

御史大夫怒斥道。

“就是!

自古以来,哪有女子抛头露面种田的?简直是伤风败俗!”

“崔知温,你身为礼部侍郎,竟然鼓吹这种歪理邪说,简直是愧对圣上!”

士族官员们纷纷指责崔知温,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崔知温毫不退缩,反驳道:“各位大人,你们说妇人种田是礼崩乐坏,那请问,去年瘟疫的时候,是谁冒着生命危险,把药送到各个村庄的?是太医吗?还是柳氏妇人!”

“今年麦子丰收,是谁让饥民不再挨饿的?是仓曹吗?还是赵十三!”

“各位大人,你们只知道坐在庙堂之上,空谈礼义廉耻,却不知道百姓的疾苦!

你们才是真正的误国之臣!”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那些士族官员们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征突然拄着拐杖,轻轻地敲了一下地砖。

“崔礼部所言,与老臣夜观‘新宗谱碑’所思,不谋而合。”

他缓缓地说道。

满殿寂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长孙无忌的脸色铁青,他知道,魏征这是在暗中支持崔知温啊!

而此时,李承乾已经悄然离开了淮南。

他骑着那头老驴,缓缓地走在官道上,身后只留下了一片金色的麦田。

在离开之前,他在那块“麦起于尘,国生于野”

的石壁上,又刻下了一个小小的麦穗图案。

那麦穗迎风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下一波变革,将从这片金色的土地上,席卷整个帝国。

他要去北方,去完成他更大的计划。

“驾!”

他轻轻地抽了一下驴屁股,老驴吃痛,加快了脚步。

李承乾立于淮水渡口,见对岸田畴如织,麦浪翻金。

他眯起眼,自语道:“起风了……”

无需修改

在淮河水面上,波光闪闪亮,对岸的麦浪翻滚着,呈现出一片金灿灿的景象,真的是一场“土豪金”

的视觉盛宴!

一群调皮的孩子举着在驴蹄印里顽强生长的小麦苗,就像中了五百万一样跑来跑去互相告知,那兴奋的劲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挖到了唐朝版的比特币呢!

李承乾看着这繁荣兴盛的景象,心里别提多舒坦了,比吃了十斤蜜枣还要甜!

他拿出韩九送的“五音哨”

——那可是古代版的“唢呐”

,哔哔哔吹出一段充满魔性的《工科歌》,那旋律,能和广场舞神曲相媲美!

更厉害的是,远处的村童居然跟着哼唱起来,瞬间有了大型k歌现场的感觉!

这画面,简直要被玩坏了!

孙思邈派人来请他回长安,估计是怕他这尊“大神”

跑掉,毕竟这个“农科天团”

没了主唱可不行。

可李承乾是什么人?

他可是要干大事的人!

哪能轻易被“召回”

呢?

他大手一挥,果断拒绝了!

夜幕降临,李承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