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就问还有谁(1 / 2)

加入书签

传世之作岂是说有就有的?

不仅如此,也不是什么水准都称得上是传世之作。

在场的才子佳人们虽然都相信徐惠的实力,说是一水准上佳的诗词倒也正常,可是张口便是传世之作,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

有些人已经开始怀疑了。

而那些排在那名大儒后边的院长、名儒们,此刻等待得是望眼欲穿

“张老,快将词作传阅下来吧,我等都快等不及了”

“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才是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词作,能当得起传世之作的称赞?”

“我也想要看看,快传阅吧。”

听到催促声,那名大儒才不舍得收回目光,神色有些不悦。

“让老夫多看几眼又何妨,如此佳作,看一辈子都不会觉得腻味”

说罢,这名大儒将手中的宣纸传阅下去。

第二名接过宣纸的大儒,当即屏住呼吸开始赏析。

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渐渐变得震惊,瞪大双眼有些不敢置信,浑身都在激动得颤抖着。

“张老说的不错。”

“此乃传世之作。

当得起这个称赞。”

“这词,今夜之后怕是要名动长安”

听到这样的评价,不论是排在后边的名儒、院长,还是四方台下的才子佳人们,都更加急切得想要看到徐惠写的词作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词作,能够得到几位大儒如此高的评价。

这无疑是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好奇心。

一位接着一位名儒、院长依依不舍得传阅下去,对于他们亲眼看到的这词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哪怕是那些不想青城获胜的院长,也无法违心得抨击这词作的水准。

可以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哪怕再不甘心,也只能乖乖闭嘴。

青城的院长看到手里的词作时,整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刻,徐惠成为了青城的救命稻草,大英雄,院长甚至都想要当面对徐惠表达感谢。

要不是她的突然出现,今日青城必定是要落败的,而他们也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如此高水准的传世之作。

这种感觉就像是恍惚间做了一个美梦。

有专门负责抄录的书童小心翼翼得接过了宣纸,然后开始抄录大幅,很快就悬挂在四方台上的梁柱上。

在场的才子佳人们都已经等待多时,纷纷投去目光。

众人都忍不住屏住呼吸,激动雀跃得想要看清楚到底是什么的词句,能够称得上传世之作。

现场陷入一片沉寂,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刚刚挂出来的那副词作上。

有才子忍不住念诵出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场众人神色大变,看完眼前这词作,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震撼无比。

这时候他们都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名儒、院长们之前会给出那么高的评价。

因为这词作的水准,当真是称得上传世之作。

仅是多看几眼,就能牵动每个人彼此的思绪,为之感到悲喜。

在场的才子佳人们都忍不住出一阵惊叹。

“这词作的水准,当真是高到了天上。”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是绝不敢相信谁能写出如此佳作”

“不愧是长安城第一才女。”

“如此意境,寻常大儒的诗词都难以刻画出来吧。”

“今夜果真没有白来一趟,竟能见识到一传世之作”

众人都是感慨万千,说不出的情绪在心中酝酿,对于徐惠的仰慕之情更是攀升到了极点。

这词作一出,在场没有任何的诗词能够与之较量。

原先还在审阅的那些诗词,名儒、院长们也都是匆匆瞥了一眼就丢到一旁。

有这等珠玉在前,其余的诗词就都显得不堪入目了。

众人都在赏析着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恰好应了中秋夜的情境。

等到众人回过神来,再去寻找徐惠的身影时,她已经消失无踪了。

早在那名才女拿着宣纸登台吸引所有人目光时候,李承乾一行人就已经从茶楼后门离开了

此刻走出了一段距离,却仍旧能够听闻身后传来的惊呼声。

徐惠神色复杂得看了一眼走在身旁的李承乾,对于他的文采,也是佩服到了极致。

一次次的随手挥毫,成就的都是高水准的传世之作。

这样的文采功底,哪怕是那些文坛大儒们都没有这样的自信。

对于刚刚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徐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