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海边心愿(1 / 2)
王谦蹲在灶台前,用火钳拨弄着柴火,火星四溅,铁锅里的狍子肉在沸水中翻滚着,出"
咕嘟咕嘟"
的声音,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杜小荷则静静地坐在炕沿上,手中拿着针线,专注地缝补着王念白的裤子。
她的嘴里轻轻地哼着一熟悉的调子:"
大海啊故乡"
那悠扬的歌声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温暖。
就在这时,王念白突然从被窝里钻了出来,他的头睡得乱蓬蓬的,像个小刺猬。
他揉了揉眼睛,好奇地问道:"
娘,海是啥样的?"
杜小荷的针线停住了,她抬起头,看了一眼窗外。
窗外,兴安岭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远处的山峦起伏,宛如凝固的海浪。
她想了想,放下针线,拿过炕头的搪瓷缸,往里倒了半杯水,然后对王念白说:"
海啊,就像这样,一眼望不到边。
"
王念白趴在炕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搪瓷缸里的水,似乎想要透过这小小的水面看到那无边无际的大海。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伸出手,用力一推搪瓷缸,嘴里嘟囔着:"
咋不动呢?"
杜小荷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笑着往缸里吹了口气,水面立刻泛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
傻小子!
"
她温柔地说,"
得刮风才有浪呢。
"
王谦轻轻地盖上锅盖,然后缓缓转过身来,仿佛整个动作都承载着某种重要的意义。
他的目光落在碗柜上,那里摆放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布包。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一层又一层,仿佛里面藏着什么珍贵的宝物。
当最后一层被揭开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叠叠积攒了五年之久的全国粮票和猎户补贴。
这些票证和补贴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它们却见证了王谦多年的辛勤努力和节俭生活。
其中最大面值的是两张十元的“大团结”
,其余的大多是皱巴巴的毛票,这些毛票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王谦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他仔细地数了三遍,总共八十七元六角。
这个数字在他心中反复默念,似乎在确认这是否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杜小荷站在一旁,看着王谦数钱的动作,她的声音略微有些低沉,小声问道:“够吗?”
王谦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缓缓地从手中的钱移开,落在了墙上贴着的《祖国山河》年画上。
那幅画描绘的是大连星海湾的美景,然而,画中的一角已经被他无数次的触摸而变得有些黄。
就在这时,王念白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一样,光着脚丫子从炕上蹦了下来。
他迅地跑到刚进门的老爷子身边,紧紧地拽住他的衣角,兴奋地问道:“七爷!
您见过海不?”
七爷被王念白突如其来的问题逗乐了,他的烟袋锅在门框上轻轻地磕了磕,然后笑着回答道:“四三年打鬼子那会儿,在旅顺见过。”
他眯起眼睛,仿佛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那家伙,比十个晒谷场还宽的水,蓝得晃眼。”
王青山听到七爷的描述,也从被窝里探出了脑袋,好奇地问道:“能……能喝不?”
七爷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咸的!”
他说,“跟煮了十斤盐似的!”
王谦突然站起来:"
明天我去公社开介绍信。
"
杜小荷的针掉在了地上。
天刚蒙蒙亮,黑皮就扛着个新做的桦皮船闯进院子:"
谦哥!
试试这个!
开春抓哲罗鱼保准"
他愣住,"
咋收拾行李呢?"
王谦正往柳条箱里塞熊皮褥子:"
去大连。
"
"
啥?"
黑皮手里的船桨"
咣当"
掉地上,"
去海沿子?"
杜小荷从屋里出来,怀里抱着刚睡醒的王白鹿:"
孩子们想看海。
"
她声音很轻,眼睛却亮得像星子。
黑皮挠挠头,突然从裤兜里掏出个布包:"
给!
"
王谦打开一看,是五张皱巴巴的全国粮票和一张十元钞票。
"
去年你帮我垫的彩礼钱"
黑皮脸红了,"
正好给侄子买贝壳。
"
王谦刚要推辞,院门又被推开——于子明拎着串风干的山鸡,王晴抱着药箱,连马寡妇都挎着一篮子鸡蛋来了。
"
听说你们要出远门?"
于子明把山鸡塞进行李,"
路上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