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视察教学情况(2 / 2)
刘处直进来,韩承明和学员们要起身行礼,刘处直摆手制止:“继续,继续,我就是来看看。”
他随手拿起一个学员的沙盘,看了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字,鼓励道:“写得不错,比昨天有进步!
坚持下去,以后就能自己看战报、写家书了!”
那学员得到大帅夸奖,兴奋得脸都红了。
视察完教学,刘处直找到了宋献策和负责后勤的陆雄,以及几位主要教习,开了一个小会。
“情况我都看了,大体不错。
但现在有个问题,”
刘处直开门见山,“学员年纪差距大,从十二三到十六七,体力、理解力都不同,混在一起教,效果恐怕会打折扣。”
王长剑先附和:“大帅说的是!
练长枪,大的能坚持半个时辰,小的两炷香就胳膊抖了,一起练,不是大的嫌慢,就是小的跟不上。”
韩承明也点头:“识字也是如此,年幼些的,理解快,记得牢,年长些的,需要更多重复和引导。”
刘处直思考了片刻,说道:“那就分班!
按年龄和基础,大致分成少年班和成班。
少年班主要是十二到十四岁的,打基础为主,战技训练强度适当降低,增加文化课和基础队列、体能训练时间。”
“成班主要是十五岁以上以及现有军官,强化战阵配合和指挥技巧,文化课侧重军令文书读写。”
宋献策补充道:“还可设一高级班,从成班中选拔表现优异者,由大帅、李营官、刘营官、陆营官等亲自授课,讲授更大规模的战役指挥、后勤管理等。”
“好!
就按这个思路,宋先生你和几位教习尽快拿出分班细则。”
刘处直拍板,然后又看向陆雄,“老陆,学生的口粮供应如何?”
陆雄赶紧汇报:“按大帅吩咐,尽量保证每人每日三斤粮食,主要是粟米和杂豆,隔几天能见点荤腥,就是……就是这储存煤炭和木炭消耗太大,罗家山后山的树枝都被薅没了,也不好伐木。”
刘处直皱眉:“粮食是根基,不能短少,柴火问题……现在官军也得养精蓄力,咱们派人下山进城买一些木炭煤炭问题应该不大。
正午时分,开饭的梆子声响起,学员们拿着自己的碗筷,有序地排队打饭,伙食确实简单,一大勺杂粮饭,一勺不见油星的煮菜汤,偶尔有几片咸菜或一点鱼干。
刘处直也拿起一个碗,排在队伍末尾,轮到他的时候,伙夫一看是大帅,手一抖,想多舀点稠的,被刘处直用眼神制止了:“和大家一样就行。”
他端着和学员们一样的饭菜,走到一群正在吃饭的少年中间坐下,少年们看到大帅过来了,都有些拘谨。
刘处直笑着问坐在旁边的李来亨:“来亨,饭菜够吃吗?能吃饱不?”
李来亨老实地回答:“回大帅,能吃饱!
比以前饿肚子时强多了!”
另一个少年插嘴道:“就是没啥油水,练完长枪肚子咕咕叫!”
刘处直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咱们困难陕西就这个条件,先保证大家不饿肚子,等以后进了中原和湖广,缴获多了,我让大家天天有肉吃!”
“真的吗?大帅!”
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我刘处直说话算话!”
刘处直正色道,“但肉,不是白来的,得靠咱们手里的刀枪去挣!
你们现在多吃苦,多学本事,将来就能带着弟兄们打更多的胜仗,就会有更多的缴获,等咱们有自己的地盘后还能养鸡鸭鹅猪以及牛羊,到时候更不会缺肉吃了。
他又看向旁边几个年纪稍大、来自各营的军官学员,问道:“你们呢?觉得来学校学习,耽误时间不?”
一个哨官挠头笑道:“开始是觉得耽误,还不如在营里操练,可听了几天课,尤其是周教习那听风辨位的本事,还有韩先生教的字,真觉得有用!
以前就知道闷头冲,现在……好像脑子里多了点东西。”
刘处直欣慰地点点头:“这就对了!
打仗,不能光靠血气之勇,我们要做的,是一支有纪律、有头脑的强兵。”
他和学员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想法,这顿简单的午饭,吃得格外温馨,学员们感受到大帅的真切关怀,心中的归属感和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