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招抚失败后的事(2 / 3)
足以让陛下息怒……还需要更大的替罪羊!
他的思绪飞到了西安,想到了陕西巡抚衙门里面坐着的人。
“练国事……练抚院……”
陈奇瑜阴冷地笑了起来,“你身为陕西巡抚,治下官员如此肆意妄为,你岂无失察之罪?或许就是你暗中纵容!”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立刻在奏疏中又添上重重一笔,弹劾陕西巡抚练国事驭下不严,昏聩无能,对下属杀降激变之举置若罔闻,乃至姑息养奸,最终酿成巨祸!
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所有责任都精准地甩给了李嘉彦和练国事。
“六百里加急!
立刻往京师!”
陈奇瑜将奏疏封好,近乎咆哮地命令道,仿佛晚上一刻,屠刀就会落下。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看到陈奇瑜第一道奏疏时,心情稍霁,李自成和高迎祥一个在陕西一个在中原大闹让他十分烦躁,招抚成功的消息让他长舒一口气,觉得终于可见平定曙光,证明了自己的英明决策。
然而,这好心情瞬间被紧随其后的紧急军情和陈奇瑜的辩白奏疏击得粉碎。
“反了?又反了?!”
朱由检猛地将军情奏疏摔在御案上,胸膛剧烈起伏,脸色铁青。
巨大的失望和被愚弄的愤怒瞬间淹没了他。
尤其这是在他亲自批准招抚之后生的!
这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他这位自诩勤勉英察的皇帝脸上!
就在怒火中烧,即将迁怒于陈奇瑜之时,他看到了陈奇瑜的奏疏,奏疏中,陈奇瑜痛哭流涕,将责任撇清得一干二净,将所有罪过都推给了“不识大体、任性妄为”
的宝鸡知县李嘉彦和“昏聩无能、包庇下属”
的陕西巡抚练国事。
奏疏写得极有技巧,隐隐暗示正是这些地方官的愚蠢和抗命,才毁了陛下您的仁德之举和这个必胜之局”
。
朱由检的目光在暴怒和犹豫中闪烁。
陈奇瑜是他提拔的,招抚是他批准的,若承认是陈奇瑜的主抚策略错误,那岂不是承认自己用人不明、决策失误?这是极度自负又内心脆弱的朱由检绝不能接受的。
“果然!
果然是这些地方官坏事!”
朱由检猛地一拍桌子,找到了宣泄怒火的完美出口,“朕就说,陈奇瑜老成谋国,筹划的招抚之策本万无一失!
皆是这些臣子阳奉阴违,欺上瞒下,逼反降众,坏朕大事!
该死!
统统该死!”
他不需要核实,也不需要多想,护短和甩锅的心态瞬间占据了上风,他宁愿相信是地方官的过错,也不愿承认自己和陈奇瑜主导的事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王承恩!”
“奴婢在。”
“拟一份中旨!
宝鸡知县李嘉彦,阻挠抚局,杀降激变,罪无可赦!
着锦衣卫即刻锁拿进京,交刑部严议!”
“陕西巡抚练国事,驭下无方,昏聩渎职,革去官职,一并拿问!”
朱由检的声音冰冷而决绝,没有丝毫犹豫。
“另,擢升陕西布政使李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让他赶紧去和陈奇瑜收拾烂摊子!”
“奴婢遵旨。”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躬身领命,对皇帝如此迅且不问青红皂白地处理方式,早已见怪不怪。
旨意传到陕西,李嘉彦和练国事愕然失措,悲愤交加,却无从辩白,只能沦为政治牺牲品,被缇骑押解入京。
陈奇瑜得知皇帝采纳了他的说法,暂时稳住了局面,长长松了口气,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但内心深处的恐惧并未消散。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过关。
果然,纸终究包不住火,兵科给事中顾国宝、陕西巡按傅永淳等官员,或是出于公心,或是洞悉真相,或是与陈奇瑜或有旧怨,纷纷上疏,言辞激烈,直指问题的核心,主抚误国之人,正是陈奇瑜本人!
顾国宝在奏疏中直言:“奇瑜轻信狡寇,堕其术中,委官监护,形同儿戏,出峡则虎兕出柙,势更猖獗,今乃诿过州县,冀卸己责,夫嘉彦等或有措置失当之微愆,然纵寇遗患之巨祸,其源实在奇瑜主抚之谬。”
傅永淳的奏疏更是详细列举了陈奇瑜招抚过程中的种种失策和急于求功的迹象,证明其才是祸乱再起的罪魁祸。
这些奏疏如同箭矢,射向京师,也狠狠钉在陈奇瑜刚刚安稳一些的心上,他再次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四处写信求援,打点关系,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而紫禁城中的朱由检,在看到这些雪片般的弹劾奏章后,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他起初还想维护陈奇瑜,但舆论汹汹,真相也越来越难以掩盖。
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规模的失败必须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承担全部责任,才能平息朝野之怒,才能维护他皇帝最后的颜面。
最初护短的冲动过去后,朱由检冷静下来权衡利弊,陈奇瑜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反而成了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