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秦良玉入京师(2 / 3)

加入书签

>儿媳不后悔。

自小我就不爱红妆爱练武,大哥父亲他们都将就我,能指挥大军作战是我的愿望。

"

帐外雨声渐歇,只余下火盆中木炭偶尔的爆裂声,婆媳二人相对无言。

"

凤仪,休息去吧,明日继续赶路。

"

湖广这里一阵雨一阵热,很快,军中却开始流行疫病。

每日都有军士倒下,行军度不得不放缓。

这日傍晚,秦良玉正在帐中查看地图,张凤仪匆匆进来:"

母亲,又有十几个军士热不退,医官说恐怕是瘴气所致。

"

秦良玉眉头紧皱:"

传令下去,明日休整一日,派人去附近村镇收购艾草和雄黄,再宰杀几头病弱的骡马,给病号熬些肉汤。

"

"

可咱们这都出十几天了,还在湖广境内,不会耽搁时间吧?"

"

没有健康的军士,赶到山西也是送死!

"

"

凤仪,为将者当知欲则不达,去安排吧。

"

次日,秦良玉亲自去探望病号,军士们见主帅亲临,纷纷挣扎着要起身行礼。

"

都躺着别动。

"

秦良玉按住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

你们为朝廷抱病远征,是我该向你们行礼才是。

"

她真的向这些病榻上的士兵深深一揖,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哽咽声。

离开病帐后,张凤仪低声道:"

母亲如此体恤士卒,难怪他们愿效死力。

"

秦良玉摇头:"

不过是尽本分罢了。

当年戚继光大帅有言,将不知兵,与无将同;兵不知将,与无兵同。

这些儿郎离乡背井随我出征,我若不爱惜他们,还有何颜面当这个主帅?"

一个多月后,部队终于抵达京师郊外。

时值四月,京畿地区已是春意盎然。

远远望见北京城巍峨的城墙时,疲惫不堪的白杆兵们爆出一阵欢呼。

"

传令下去,在城外二十里扎营。

"

秦良玉吩咐道,"

不得扰民,违者军法处置!

"

安营次日,便有太监前来宣旨:"

圣上口谕,石柱宣慰使左都督秦良玉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

秦良玉匆忙换上朝服,随太监入城,穿过重重宫门,她被引至平台——这是崇祯皇帝经常召见大臣的地方。

远远地,她看见一个身影站在栏杆旁,正眺望远方。

"

臣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叩见陛下!

"

秦良玉在十步外跪下行大礼。

"

秦爱卿平身。

"

崇祯帝转过身来,他比秦良玉想象中还要年轻,面容清瘦,但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愁。

秦良玉起身后,崇祯仔细打量这位传奇女将。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秦良玉,她虽已年近六旬,但腰背挺直如松,目光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

爱卿一路辛苦了。

"

崇祯示意内侍赐座,"

从石柱到京师,走了多久?"

"

回陛下,差五天就两月了。

"

秦良玉恭敬答道,"

途中遇大雨阻路,又有军士染病,故耽搁了些时日。

"

崇祯点点头:"

朕已命太医院准备药材,明日就送去军营。

另外,粮草补给也会尽快到位。

"

秦良玉心头一热,再次跪拜:"

臣代全军将士,叩谢陛下天恩!

"

"

起来说话。

"

崇祯轻叹一声,"

如今流寇肆虐,朝廷正值用人之际。

爱卿以巾帼之身,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尽忠,实乃百官楷模。

"

秦良玉正色道:"

臣不过尽本分而已,先夫马千乘在世时常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虽女流,亦不敢忘马氏家训。

"

崇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突然问道:"

爱卿可会作诗?"

秦良玉一愣,随即答道:"

臣粗通文墨,但于诗词一道实乃无知。

"

"

无妨。

"

崇祯转身对随侍太监道,"

取笔墨来。

"

不多时,文房四宝奉上,崇祯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毫而就。

写罢一,又续一,一连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