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长平关迎战孙显祖1(1 / 2)
孙显祖选择驻扎观望的地方叫长平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就是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的地方。
这位置能被赵括和白起用来做最后的主力决战,肯定不是啥沟沟坎坎的地方。
长平关旁边就是丹水,过了丹水就是丹朱岭。
孙显祖去年因为战败丢失了山西总兵的职位,让王国梁上了。
如果不是王国梁死了,他现在还在家里蹲。
所以这次剿贼一路上他十分谨慎,生怕再大败。
一切都按照军律行事,每天行军不过六十里,到地方立马扎营。
他扎营时一定要选择背山临水这种能有所倚托和凭靠的地方。
如果没有山和水,官军就在平坦的旷野扎营,选择的都是进退方便有利的地方。
在还没到下一站时,夜不收就前出寻找靠近水源和草地的营地,以及地势较高可以观察的位置,方便队伍树起中军大营的旗帜。
到了长平关后,孙显祖按照军律在靠近丹朱岭和丹水的地方扎下营寨。
这个位置离流寇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他在安营的地方大肆伐木,构建木城做好防御姿态。
驻扎的这三天时间,每天差不多到了夜间,他要等到侦察哨兵四面登高远望确认没有敌情,并且将手中的信号旗连挥三次再连卷三次不再展开,才允许部下休息。
除此之外,军营和他的营地分为两层,若有流寇来夜袭,外层各方位的士兵听到放一声号炮,内层的军士看到后就要树起黄旗,再将大鼓用力敲响以聚兵。
营中不可能携带很多木料,到了长平关后,孙显祖又让民夫全都分头各自向长有竹子和树木的山林里去采伐竹木。
每个人要采两根竖着用的木头,粗一寸左右,长八九尺都可以;一根横着用的木头,略微细长一点,大约一丈左右;再砍一根竹子,
如果竹子多树木少,就用竹子代替树木;树木多竹子少,就只用竹子做成尖条当成陷坑。
如果没有竹子,就用坚硬的树木削尖了做地钉,用细软的树条削尖了做莲花签,用软草搓成绳子来捆扎联接军营外围的栅栏。
孙显祖不惜弄得这么麻烦,还是害怕再败自己官职不保性命不保,宁肯无功也不能有错。
沁水窦庄离长平关六十里,刘处直早上从窦庄出,下午就到了长平关南二十里的寺庄镇。
待义军扎完营后也没看到官军的动向,刘处直就和李狗才带上二十个好手亲自前往他们营地侦测情况。
来到官军营地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一丈多高的营寨,四周有鹿角和各种陷阱。
营寨外面还有七八座箭塔以及了望塔。
李狗才和刘处直不约而同的"
卧槽"
。
刚刚从窦庄那里出来,原本想着偷袭一波官军,没想到他们居然缩在了营寨里面不出来,整的好像义军变成了官军,前去剿灭他们一样。
话分两头,官军那边也比较忧愁。
暮色笼罩下长平关,孙显祖的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
帐内摆着一张粗糙的木桌,上面铺着已经泛黄的地图,几个重要位置被朱砂笔重重圈出。
帐外传来军士巡逻的脚步声和远处丹水潺潺的流水声。
孙显祖双手撑在桌边,眉头紧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现在对宋统殷很不满。
连流寇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就让他来支援窦庄。
虽说张家几代都是大官,但张五典、张铨都死了,张道浚只有官阶还是待罪之身,凭啥自己来救。
"
总镇,探马回报,流寇已在寺庄镇扎营,距此不过二十里。
"
他麾下的千总李国英掀开帐帘大步走入,抱拳告知他敌情。
李国英刚刚二十出头,看着很是英武有朝气。
他是大同卫的人,十六岁从军和父亲援辽,后面父亲死后回山西继承父职后实授千总。
孙显祖没有立即回应,手指在地图上寺庄镇的位置轻轻敲打。
"
他们有多少人?"
"
探马估计至少七八千,有克贼、过贼和争贼的旗号。
"
李国英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但属下觉得他们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我们在此深沟高垒徒增笑话。
"
"
乌合之众?"
孙显祖冷笑一声,直起身子,去年我带领潞安营兵二千就是被这样的乌合之众击溃了。
二千官军一个都没跑回去,还让本镇丢了总兵之位。
想到这里他的声音突然提高,王国梁是怎么死的,不也是这些乌合之众干掉了吗。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一个把总轻咳一声打破寂静:"
总镇,我军在此扎营已有三日了,若一味避战,恐抚院大人不满啊。
"
若是宋抚院参我们一本,我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