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陕西官员应对大旱(2 / 2)
患,从即日起一旦有民众聚众二十以上聚集,皆视为流寇。
将这道命令抄送各州县,也通知下布政司衙门让他们动起来。
一百多巡检司官兵把几十个抢地主粮食的饥民逼到崖边。
右布政使坐在伞盖下,慢条斯理地剥着橘子,看着这群人。
"
大人饶命啊!
"
领头的饥民磕头如捣蒜,"
草民们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田里一颗稻穗都没结,实在没办法才去抢财主家的。
"
"
呵呵,本藩台也没办法。
"
右布政使擦着手,"
抚院大人说了,聚众二十以上就是流寇。
你看看你们多少人了?来人啊,这些人皆按流寇论处!
"
巡检司官兵熟练地竖起木竿。
当第一个饥民被贯穿肛门时,惨叫惊飞了崖边的乌鸦。
右布政使吩咐:"
把人头送去各乡示众。
"
转头又对师爷道:"
给巡抚衙门写报捷文书——临潼大破流寇,斩获三百级。
"
一路上各地的景象都大抵相同。
田野荒芜,村庄破败,路边不时可见倒毙的尸体,有的已经被野狗啃食得面目全非。
更令人心惊的是,有些尸体明显是被刀砍死的,那是官兵在处理聚集的饥民。
整个陕西除了汉中,在崇祯三年都旱得不行了。
但皇帝不允许减免赋税,而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纷纷开始采取极端手段试图把百姓圈在土地上。
外面游荡的流民被巡检司或者官军抓到,直接扭送回原籍。
如果不愿意回去,就立刻变成军功。
但是除了水浇地,其它的地方种了地也无用,收上来的还不够交赋税。
同时,各州县官员仍在强行催缴赋税。
有些里的人因死亡或逃亡而无法缴纳的徭役钱粮,全都强令现有人代为承担,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逃亡之人塞满各个道路,期盼着有一口粮食救命。
隔壁山西因为防盗,在崇祯三年四月正式宣布:为防止陕西流民滋扰山西治安,禁止陕西人越境乞食。
更严禁山西粮食流入陕西,违者以通贼论处,严惩不贷!
"
开年后,陕西粮价就一直居高不下,最便宜的时候都三钱一斗。
山西粮食不能进来后,更是飙升至八钱一斗,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要说大旱,也不可能全省粮食都缺到这个地步。
只是大部分官绅把粮食都存放在自己的仓库,打算囤积居奇恶意炒作。
不少大户就等着百姓饿到极致,将他们手中的土地骗到手,然后收他们当佃户,再倒出囤积的粮食狠狠地赚一笔。
天灾人祸之下,陕西的人纷纷转向结寨自保。
到了十年后,以前的里甲不复存在,到处都是一座座堡寨。
当然,这是后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