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计划伏击官军粮队(1 / 2)
---
说到底,这次战败影响也不大,最多伤到皮毛。
大家互相检讨后也就算了,开始商议以后的事情怎么做。
根据李狗才带回来的消息,这次援剿官军分两路:洪承畴率主力从禹门渡过河,有众一万;杜文焕提督延绥、山西两镇兵共四千多人,和孙显祖从北路压上。
看情况是打算先解决了我们,再南下帮助洪承畴。
刘处直哈哈笑到:"
这官军还真看得起我老刘啊,这四千多官军就来打我们一家。
不过呢,现在就让他们进山慢慢找吧。
"
李狗才接着说道:"
山西这边还没协调好提供粮食的事,听说上个山西巡抚被拿下了。
现任山西巡抚刚刚上任,这些官兵的粮食都是通过黄河从陕西拉过来的。
"
"
关中那边的粮食在韩城上船,从禹门渡过来存放在河津。
而杜文焕所需行粮从延绥运过来存放在吴堡。
杜文焕全军没带多少民夫,想来粮食应该吃不了多久,依赖吴堡那边运粮。
"
刘处直想了想说道:"
既然这样,咱们就得拖住杜文焕,让他晚些南下去和洪承畴汇合,也给王嘉胤还有高大哥他们减轻点压力。
"
"
我们这里是黄芦岭,出山不久就是永宁州。
沿官道一路前进就是吴堡,对岸就是陕西绥德州。
如果我们把杜文焕粮道一切,他们没有行粮就无法南下了。
如果他们分兵南下,我们就吃掉他们留下的人;如果他们不下去,那我们就留这里和他们兜圈子。
"
"
狗才,等下开完会你派人出去查探一下吧。
就找找杜文焕现在在哪里,还有官军粮道从哪里来。
探清楚后回来我们再商量下一步怎么做。
"
"
好的掌盘子,我这就安排人出去,我自己也带几个人出去。
"
李狗才安排了三队人出去查探杜文焕的位置,自己则去吴堡看看官军运粮的动向。
那边一定有重兵把守,自己去保险一些。
四月的晋西北风很大,刮得人脸生疼。
李狗才蹲在招贤镇官道后面的土坡,望向远处的官道。
粮队从吴堡出来会经过这里。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腰刀的刀柄,这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
这裹刀柄的布条子都被盘亮了。
"
营官,有动静了。
"
身旁的小五子压低声音,手指指向官道拐弯处。
李狗才立刻绷紧了身体。
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缓缓出现在视野中。
打头的是十余名骑兵,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后面跟着二十多辆粮车,每辆车旁都有持枪的兵卒护卫。
队伍最后还有十余骑兵压阵。
"
记下来,"
李狗才头也不回地吩咐,"
骑兵三十左右,步兵约一百,粮车六十辆。
比上次多了十辆。
"
小五子迅在一块破布上画下记号。
他们已经在吴堡到永宁州这条官道上待了五六天了,摸清了官军运粮的规律应该是每三日一趟,护卫人数时多时少,但从未少于一百人。
看武器装备都是营兵,领头的一般是把总。
"
营官,咱们跟上去?"
小五子跃跃欲试。
这孩子才十六岁,准确来说侦察营里面的人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十六,最大的就是李狗才了,今年十九。
李狗才摇摇头:"
不急。
先回营报告掌盘子。
"
他们猫着腰退下山坡,穿过一片枯黄的灌木丛,来到一处隐蔽的山坳。
十余名侦察营的弟兄正等在那里,见他们回来,立刻围了上来。
"
怎么样?"
千总李三迫不及待地问,顺手递上了水壶。
李狗才接过水囊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
又多了五辆车。
看来官军是要打算囤够粮食,动一次进攻彻底解决我们了。
"
众人脸色都凝重起来。
陕西官军分兵两路进入山西后,这形势就越来越严峻。
官军兵精粮足,一直待在山里也不见得安全了。
如果往身后汾州再折回去也不安全,前些日子才闹腾了,现在官府对那边估计也是看得很紧。
"
走,回营。
"
李狗才简短下令。
一行人借着暮色掩护,沿着山间小路往回走。
李狗才走在最前,脑海中不断回放这几日观察到的官军运粮路线:从吴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