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陕西流寇成香饽饽了(1 / 2)

加入书签

刘处直与高迎祥出偏头关后,一路往北走来到了镇虏卫(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黑城)。

这里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卫,二十八年筑城。

城墙周长约1o里,四墙正中开门,并筑有翁城。

永乐元年迁回北直隶,宣德继位后又迁回旧治。

正统十四年又迁到天成卫,废除了这个卫所的编制,一直到现在。

而现在霸占着这个卫所的是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的永谢布下属一个小部落,有几百人在这里驻牧。

刘处直有意拿下这个部落,将辎重老弱都安置在这里,然后再安排下一步行动。

计划好后,他与高迎祥一合计,两家直接率马军围住这些蒙古人,愿意投降的就放他们走,不愿意的就杀。

很快,刘处直带着五百多马军,高迎祥也率领一千人,与刘处直左右夹击包围了这些蒙古人。

他们让军中懂蒙古话的勒令对方投降,不然就全歼。

身后突然出现这么多人,吓坏了这个小部落,部落的领只得投降。

高迎祥见他们投降大喜,于是亲自去交涉,问这些蒙古人愿不愿意跟着他。

毕竟大部分蒙古牧民弓马娴熟,很容易就能培养成好的骑射手。

结果听到高迎祥说的"

每天粮食管够,以后还能进大明潇洒"

,蒙古人纷纷抛弃了自己的领。

高迎祥一下子就捞了一百多自带马匹弓箭的骑射手。

而这个小部落领见自己部众都没了,只好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向西去河套投奔卜失兔了。

本来高迎祥想分一些给刘处直的,不过刘处直不太喜欢这些骑射手就没有要。

他想要的还是能冲阵的长枪骑兵。

不过见到高栎后,他就后悔了。

高栎兴冲冲地问他这些骑射手分到了多少,要给前营多少人。

结果刘处直告诉他一个没要,觉得骑射手没啥用。

高栎一拍大腿:"

掌盘子你糊涂啊!

骑射手在咱们追击敌军时用处可大了,以后如果碰到官军玩车阵乌龟阵,也能用骑射手撕扯阵型。

再说了,不就是长枪骑兵吗?这些骑射手骑马骑得那么好,训练用长枪那不是比我们自己练要快得多吗?哎呀真可惜!

"

听高栎分析完,刘处直也觉得自己脑子短路了。

不过既然答应了高迎祥,他也不好意思再反悔,只得对高栎说道:"

下次再有机会一定弄点回来。

"

高迎祥安置好了这些人后,找到刘处直问他下一步有啥想法。

刘处直表示塞外自己也不熟悉,不过既然出来了就弄点马匹。

现在全营只有一千九百多头,还有很多弟兄没马骑。

他打算弄个三千匹马,将自己麾下全部改成马军。

而正好高迎祥有门路,刘处直就询问他能不能帮个忙。

高迎祥表示他认识鄂尔多斯万户的济农,这些都是小问题。

只不过蒙古贵人们普遍贪婪,三千匹马怕是要三万两银子。

刘处直想了想,营中大概还有三万多点,买上三千足够了,于是就同意了高迎祥的报价。

反正银子也暂时花不出去,就当清空大车减轻负担了。

高迎祥见他同意后,就说暂时休整着,他派人去联络鄂尔多斯万户的济农。

从镇虏卫逃跑的永谢布小领一路跑到了现在顺义王住的河套东胜地区。

说起来这些小领也是惨。

到明末这些节点,除了乌梁海千户苏不地一脉不是黄金家族后裔,其它左右翼五万户各个台吉到小领都是黄金家族后裔。

这些只有几百部众的小领变成这样,还是因为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害怕出现蒙古曹操,就使劲分封。

他把儿子们分封到其它五万户里面,儿子的儿子再分,结果越分越小也越来越弱。

也就俺答那会分的次数还不多,他自己实领土默特万户,再加上靠着他哥吉囊死后架空侄子收右翼三万户大权,才蒙古昙花一现的复兴了一阵。

俺答死后,这些人又按老规矩分,导致现在蒙古这些头领是个人都有台吉的头衔,但是没多少部众。

这个小领跑到了东胜卫。

这时候蒙古内战已经爆很久了,顺义王右翼蒙古一方拉拢左翼喀喇沁白彦台吉,打算和林丹汗决一死战了。

而上次林丹汗被王嘉胤突袭跑路后,不久后打听到原来不是皇太极来了,就是陕西的一支流寇,结果他又卷土重来。

而之前归顺顺义王的两万林丹汗麾下部众见自己大汗回来,又跑路回去了。

但是因为林丹汗的威胁,鄂尔多斯部居然开始重新开始听卜失兔的话。

卜失兔又拉拢了在大同塞外驻牧的永谢布(以前的元朝云需府)的支援,加上之前被林丹汗打残的左翼蒙古喀喇沁部,号称十万大军。

而林丹汗那边也补强了。

他叫来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